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编辑嚼嚼 不要忽视“很黄很暴力”成人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辑嚼嚼 不要忽视“很黄很暴力”成人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不幸的13岁北京女孩,被央视《新闻联播》作为整治网络视频的宣传工具,说出了“很黄很暴力”这个2008年第一个流行语。网民们恶搞此事时以器易暴,使得被宣传机器伤害过的未成年人再遭伤害,尴尬之中难以继续。其实,这件事情以讨论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保护收场,浪费了资源。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网民们敏锐地抓到了这个典型的谎言,及时地放大了其荒谬之处,使人们看到一些宣传的虚伪和非人性。

小女孩是这样说的:“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正如网民们分析的那样,这是一句明显的谎言,因为要看到又黄又暴力的网页并不容易,而且会不会赶紧就关掉也很可疑。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央视为什么要用这么明显说谎的例子,把它当作真话来教育民众?它又为什么不考虑保护未成年人?答案只能是,它习惯了把观众和采访对象不当回事,可以肆无忌惮地撒谎,不惜手段地利用。在各种会议、政策的宣传新闻里,有多少“很黄很暴力”的话?只不过多数时候出自成年之口。为什么大家对未成年人说谎特别敏感,而对成年人说谎却置若罔闻?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成年人当众撒谎不算什么,尤其是在宣传机器的镜头前,撒谎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因此,应该放弃对这个女孩的伤害,但不能放弃由此激发的对谎言的反省。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女孩的“很黄很暴力”换成成人版。几乎每天,你看看电视,都会发现很多成年人在配合宣传,说出的话是那么裸的谎言,而且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强制性表述。这不是“很黄很暴力”又是什么?

随便搜索一下,你就知道成人版的“很黄很暴力”是多么普遍――“举办这次辅导报告很及时,很有必要”;“大家一致认为,宣讲团的报告很及时、很解渴、很成功”;“(报告)令人振奋,非常实在,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这场报告很及时,好比是一股暖流,听了全身热乎乎的”……

当然,你也很容易搜到关于央视新闻的一个顺口溜,这是对成人版“很黄很暴力”的一个总结――“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很多人认为,这些可笑的宣传不过是谁也不相信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何必跟它们较真?林肯不是说过吗,“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林肯这句话有个前提,那就是大家都愿意说真话和听真话,如果习惯于说谎听谎,那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哈维尔说过,谎言是对真实的威胁,它会挤占真实的空间。事实上,在某些场合,比如领导干部在电视镜头前,说谎话也许更自在,说真话反而会显得可笑。

哈维尔曾经生活在谎言政治的国家,他对此总结道――

“生活中渗透了虚伪和谎言:官僚统治的政府叫做人民政府……剥夺人的知情权叫做政令公开;弄权操纵叫做群众参政;无法无天叫做遵法守纪;压制文化叫做百花齐放……因为政权成了自己谎言的俘虏,所以,它必须对一切作伪。它伪造过去,它伪造现在,它伪造将来,它伪造统计数据……”

怎么摆脱谎言的阴影笼罩呢?哈维尔列举了一些方法:

――既不在口头上,也不在书面上为了迎合上面、为了增加保险系数、为了自己工作的顺利而援引“领导”言论,如果被援引的思想他不完全赞同或者文不切题的话;

一一不让人赶着去参加强制性地、颠倒黑白地讨论问题的会议;

――一听到发言者的谎言、荒诞无稽的空论或恬不知耻的宣传,立刻离开会场、讲堂、剧院和电影院;

――不订阅和不零买报道失实或隐瞒重大事实的报刊。

你能做到这些吗?或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赶紧摆脱“很黄很暴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