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死皆坦然的日本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死皆坦然的日本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殓师》夺得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最佳外语片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一个冷门。奥斯卡奖似乎给日本注入了活力,舆论沸腾,日本人也为此自豪,觉得日本电影沉寂多年后终于有盼头了。影片说的是一个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不得不回乡下找工作,意外地接受了“入殓师”的挑战。影片表现的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夫妻爱,父子、母子爱,还有友情,特别是以“死”贯穿始终。影片获奖大致缘于细腻地展示了日本的独特文化,突出了生与死的尊严,凸现日本人的价值观,可以感受日本人的唯美意识,难得的是从影片中还能找出一些日本式幽默,如主人公在学当入殓师之初自个儿躺在那儿找感觉,还让人在自己脸上抹肥皂泡……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把死描绘得如此美丽。淡然面对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人生信念。

无独有偶。前不久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直木奖的天童荒太的小说《哀悼者》也是以“死”为主题,主人公通过访问逝去者生前生活的场所,从而了解他人的人生。这部小说2008年11月出版以来发行量一直位居书籍排行榜榜首。小说作者称是受美国9・11恐怖事件影响,为如此之多无辜的人被夺去生命而哀痛,感受生命的尊贵而决意描述逝者的人生。这部小说和电影《入殓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真挚地面对死者。《入殓师》的编剧小山薰堂谈到写剧本的感想时说,体验生活时入殓师告诉他一句印象至深的话:死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平等。如果不能直面死的话,就不可能平等对待生者。

笔者初来日本时,曾惊讶于一些日本人的房子与墓地靠得那么近,推窗就可见一排排墓碑,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看来日本人能很好地与逝者“相处”。日本的墓碑小巧玲珑,墓地与人居住的空间一样拥挤,但井然有序,墓碑前的花瓶里插着白色黄色,迎风微微飘摇,竟为墓地增添几分雅致,没想到“死”还能造就风景。有人在交通事故或事件中遇难,总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把鲜花供奉在出事地点。

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还有,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冷静而淡然地说:“感谢营救人员做出的努力,感谢大家的关心。”近年来,男高音歌手秋川雅史演唱的那首《化作千风》在日本引发热潮,这首歌曲的本意是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但抚慰了生者的灵魂,并传递出生者与死者间的奇妙联系,千年之风就代表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寄托。歌中唱道:“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我并没有睡在那儿,而是化作千年之风……”

为何日本人有独特的生死观?这可能跟日本自然灾害多有关,地震、海啸、台风等发生频率高,日常生活就处在“危机”中;另一方面,生死皆坦然日本人固有的信念,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坦然面对死,那活着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入殓师》所包含的涵义是广泛的,它反映了日本的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呼吁人们重视老龄社会,因为现在日本社会对老人越来越淡漠,家庭成员关系冷漠。年长观众看了影片尤其能得到共鸣,他们的心灵离“死”更近些。

在金融危机时代,别看日本政局一团糟,老百姓还是平静过日子,隐忍、节俭,冷静地思考生死,排队看《入殓师》,进而珍惜生命,咬牙渡难关。前几日,笔者在《入殓师》日文官方博客上看到有位孕妇写下了这样的感想:“我和未出生的小孩一起看《入殓师》,我希望他(她)从小就明白生和死同样尊贵,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一位即将当母亲的人迫不及待地要向小孩灌输生死观,这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吧。

(摘自香港《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