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观察“四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观察“四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可构建这样的观察视角:以学生的学为观察重心,兼顾教师的教,把教学的终极指向定义为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观察者要学会做学生和做先生两种角色;课堂观察更需重视观察在教育教学时被遗忘的“死角”,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新时代更需要人格正直的“90度角”知识分子。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生视角;角色转换;关注死角;“90度角”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32-2

对于“课堂观察”这个新颖的概念,教师们大抵经历了两个阶段:起初的“填表式听课”“分工式听课”“音像式听课”的迷茫、好奇阶段和现在的“超越技术的研究式听课”的积累、发展阶段。

纵观课堂观察行为在我校从无效、低效到有效的实施过程,有目共睹的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在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升华。

要使课堂观察更加优质和高效,笔者觉得尚需探讨研究以下四个“角”。

一、课堂观察的“视角”:看“教”还是看“学”

课堂观察的视角不同,可能会得出的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说,坐在前面的观察者因为视野所及而只能看到教师“表演”良好,或许会对课堂赞美有加;坐在后面的观察者因为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而看到许多学生的不良课堂状态,从而对课堂大张挞伐。

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评价课堂成败的关键,不是观察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是观察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新课程理念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说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上,那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确立;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经过了学生的实践检验,再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节和整合。因此,依学定教才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中心。退一步说,即使是观察教师的教,还是要以学生的学为风向标。

结论:以学生的学为观察重心,兼顾教师的教。构建这样的观察视角,对课堂观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从而在人文关怀的宏观背景下,把教学的终极指向定义为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课堂观察者的“角色”:做“先生”还是做“学生”

一般的观察者都把自己的身份固定为教师角色。的确,课堂观察的目的不是只为吸收知识,而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同行的平行性听课则往往有以下诸多现象:听记得多,思考得少;课堂上了解多,课前课后了解得少;匆忙听评多,事前准备少;观察现象多,发现问题少。

作为课堂观察者,则必须进入两种听课角色。既要进入教师角色,又要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

作为教师角色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活动开始前要了解被观察者上什么课堂内容,自己先熟悉一下教材,并想一下如果让自己上本节课,会怎样去设计教学流程。这样进入观察者的角色时,集中精力研究别人怎么讲课,根据被观察者上课的内容和进程,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使自己进入模拟上课教师的角色。

作为学生角色时,由于教师的认知能力、经验水平和思维状态与学生有太多的不同之处,所以观察者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里。一边听课,一边想,如果自己是学生,能听懂,会做题吗,如果不会,将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会了,将怎样深入挖掘和探究,从而了解到教师这样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实情,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则。但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观察者毕竟不是学生,所以还要兼顾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结论:课堂观察者要学会做学生和做先生两种角色。这样才能有利于在听课中思考,更有利于课后的反思、整合和升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成为唱课堂大戏的名角。

三、课堂观察的地盘:观察“名胜”还是观察“死角”

我们习惯于打磨优质课:为完成开课任务,我们往往追求一节“完美”的课,教师上课如流水线一般酣畅淋漓,妙语连珠,学生群情踊跃,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全部举手,特别是有不同层次的学校来观察时,更希望观察者看到的是风景旖旎的“名胜”。但是课堂观察行为强调关注常态课,让课堂教学回归真实,更贴近原生态。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出更为有味、更为多姿多彩的一面。或许学生突发的灵感火花和精彩的回答让教师激动不已;也或许学生的提问让老师猝不及防,教师因提问和回答无法按计划来实现教学进度而焦急尴尬;或许教师善于倾听,引导巧妙,一启多发,折射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或许教师教学机械,学生被动,暴露出教师教学功力不足、专业不扎实的问题。

从吴江目前的中学教学实际出发,我们更提倡在一般或“较差”的班级中举办课堂观察活动。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我们更希望看到“角落”,甚至是“死角”。这样做,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在观察进程中从多维度观察、分析,找出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死角,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并综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怎样针对学情来设计组织教学,改善师教生学的行为。

结论:课堂观察更需重视观察在教育教学时被遗忘的“死角”,不能只看重经典课堂,更要关注常规课型;不能只看到发言和提问积极、思维活跃、与教师配合默契的学生,更要关注成绩一般、默默无闻的、令教师出洋相的“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课堂观察活动评估:呵护“尖尖角”还是拥护“90度角”

一般意义上好教师,是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能力”常常是教师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能力的代名词,“优质课堂”则演变为高容量课堂教学设计的代名词。这样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的“主角”;这样的学生,作为具有强大应试能力的高手,是学校品牌的强势主打力量,小荷的 “尖尖角”:这样的师生“黄金搭档”,是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好望角”。

或许学生不会懂得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来认识人的一生发展,但他们会学习教师传递的这种评价方式;现实环境下,学生受教育程度再高,仍然可能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积极意义的感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你把学校所学的书本上的一切都忘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发现这和以前教育界提倡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有明显的差异,过去我们强调学生的智育(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实则上只重视智力投资和开发),而今天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侧重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朱永新说得好:“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课堂观察活动时,更要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态度的调协、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点拨。

结论:“尖尖角”固然是,但从新课标的理念来衡量,新时代更需要人格正直的“90度角”知识分子。我们必须终止日常教学中注重的放大记录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高度重视情商因素、人文品质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后天持续发展力的提高,蓄养积极意义上的生命追求和为之奉献的“90度角”精神。

处在新课程和应试教育的“夹角”中,能否上出“高效课堂”决定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指数。上文陈述的四个课堂观察的“角”,旨在给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行动研究的有效资源:只有不断观察反思,实现经验重建,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实现经验型的教书匠到研究型的专家的跨跃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