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马观花德黑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马观花德黑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 |马力

落日的余晖中,我来到了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此时是下午5点钟,正是德黑兰的下班高峰期。司机赛义德一边开着车艰难地在滚滚车流中向前挪动,一边回头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德黑兰,交通拥堵和污染之城。”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几分无奈。

堵车和污浊的空气对于我们这些北京客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车行缓慢倒是给了我一个好好观察德黑兰的机会。

下班高峰期的德黑兰和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一样:车多人多,到处挤满了急急忙忙往家赶的上班族。从比北京更为严重的拥堵状况上来看,德黑兰人的汽车保有量不少。只不过由于受到美国制裁,人们所开的车大多是半新不旧的标致、雪铁龙、丰田,还有伊朗国产的几个汽车品牌的车。

伊朗人开车很猛,看着司机大哥见缝插针、左右腾挪,不时还有一辆辆摩托车从我们车前呼啸而去,心里着实捏了一把汗。

在下班的人群中,并不乏职业女性的身影。她们虽然都戴着头巾,却并非个个都一身黑衣。不少人穿着各色长款风衣,系着的腰带勾勒出纤细的腰肢,头巾也戴得并不“严格”,花样繁多的头巾仅仅是搭在她们高挽的发髻上,随着晚风飘动,看上去倒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在没来伊朗之前,作为女性的我曾听过各种有关伊朗如何严抓风纪的传闻,如今看来不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甚至还有年轻情侣亲密地手拉着手走在街上,或是共乘一辆摩托车。

只不过公交地铁还是严守着男女之大妨。纵然公交车的车厢里已经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但是在车厢的三分之二处却横着一根栏杆,将男人和女人分开。有的车上女性坐在车厢前部,有的车则是后部,不管怎么拥挤,中间那道栏杆总能在他们之间制造出一道窄窄的“隔离带”。就连公交车站上等车的人群也自动分列两边,汽车来了就各上各的门。地铁则更不用说,女士专用车厢男士免入。

说起这繁忙的德黑兰地铁还真是有些渊源,因为这是中东地区第一条地铁线,而且其设计、施工均为中国企业。因此做为中国人,乘坐德黑兰的地铁时难免会些许的自豪感。

我所住的酒店在市中心的德黑兰大学附近,途经之地都是繁华市区。德黑兰大学对面有个书店一条街,图书和音像制品一应俱全,年轻的男女学生们在装修得颇为文艺小资的书店里手捧厚书翻阅,或是在街上闲逛,在售卖鲜榨果汁的小店里闲聊。傍晚,还有不少带着家人和孩子的人们出来就餐、散步,整条街在喧闹拥挤中,透出一种平和,看上去和外面的世界别无二致,全然不像被西方媒体妖魔化了的模样。

跟在国内人们熟识之后会问对方的微博一样,新结识的伊朗朋友也会写下自己的Facebook地址与我交换。我只得尴尬一笑道:中国用的那玩意儿叫新浪微博,并且对这位仁兄有Facebook感到很惊讶。人家倒是很轻松:“新浪微博有没有英文版?改天我也去试试玩玩。你们不能用Facebook?难道不懂世界上有一种工具叫吗?”说罢露出些许不屑的表情。

事实上,伊朗的青年人是很“潮”的,他们喜欢上网,用社交网络结交朋友,和熟人联系。他们也喜欢看美国大片,对许多好莱坞大导演的作品如数家珍,尽管由于种种限制他们不能在影院看到原装和最新的好莱坞大片,但能够通过网络下载来实现自己的大片梦。

尽管伊朗人表示在伊朗难觅美国印迹,但餐馆和小卖部都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贩售,有些人手里还拿着Iphone,酒店的电视台不但提供免费Wifi,还可以收到美国CNN和英国BBC的新闻节目。

只不过,在街头画成骷髅头模样的美国自由女神像、打倒美帝的标语、楼房上的反战漫画仍然不断提醒着我们美伊敌对的事实。“我们对美国普通人没什么意见,那都是政客们的游戏。”不止一个伊朗人对我说。

我对我的伊朗导游说,中国不少游客回国后都大赞伊朗人对中国人十分友好云云,导游点头道:“当然。而且我们不止对中国人友好,对谁都是。哪怕是美国人、英国人也一样,只是美国政府不放美国游客来伊朗罢了。”说到这里,身在旅游业的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表示现在生意是越发不好做了,因为制裁和西方的妖魔化,来伊朗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少。不但是欧美客不多,就连以前扎堆的日本人都逐渐不来了。

“总之是制裁下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美伊剑拔弩张的样子,即便是虚张声势也让老百姓每天活在战争阴影之下。“但有什么办法呢?生活还是得继续。”导游耸耸肩。

在我的旅行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伊朗人对中国人浓厚的兴趣。

虽然已经有不少人懂得用中文招揽生意,但是不管在德黑兰的餐馆里还是伊斯法罕的旅馆中庭里,我们邻桌的伊朗人总是忍不住悄悄观察我们,然后带着些许羞涩地向我们打招呼,操着不怎么流利的英语询问关于中国的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表示出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和如今经济状况的羡慕,觉得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比肩的大国。

不管是对中国的羡慕还是对美国的向往,这些与我们聊天的伊朗人都带着一种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那么好的默默的愿望。虽然美伊之间关系紧张,但移民美国依然是不少伊朗人努力的目标。据说只要英语流利,理工科出身,移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在美国西海岸,就有许多伊朗人社区,在商界和IT领域都颇有建树,此前洛杉矶的比佛利山庄还选出了一位伊朗裔的市长。而且伊朗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也是国外大学所欢迎的生源。

但是故土和宗教传统仍然是难以割舍的。在给我们留下了Facebook地址之后,那位朋友就向我表示抱歉,因为必须离开一会儿去做自己的晚祷,表示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再虔诚,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样,他依旧故我。而我认识的另一位伊朗朋友说起过去的生活就充满了感情,仿佛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而不是如今这个逐渐被西方文化侵蚀,传统不再被珍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

在他看来,西方的文化并不像西方自己宣传的那般具有普世价值,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犯罪率和失业率,也不会有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因此对于他来说,尽管也有机会能够移民海外,他仍然惦记着自己的故土,想在这里娶妻生子,过着寻常的生活。

听着他的感慨,我也只能默默点头,因为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却难以向他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