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的中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的中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学教学中存在的教育理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教学改革;必要性;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88-01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改革需要的困境,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迄今为止,我国中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以顺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

一、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口号被反复强调,有关专家、同仁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课程设置,甚而教学效果的考评,在本质上都还是应试教育的一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个性、主动精神、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长久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如此机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全个性的培养非常不利。中学教育要想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必须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现代社会各类信息内容广博、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现代中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学生家庭生活的有关方面。然而我国当前中学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为此,必须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设置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

最后,教学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对教师考评的主要手段还是对升学率、达标率的考核,许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升学率”、“达标率”所占比重最大。而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不得不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达标率”,以至于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只能沦为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完善现行的教学考评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中学教学改革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展开。

二、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学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中学教学改革和创新领域,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把传授应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用设计好的以中等生为主的僵化的框框去套每一个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以及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被动,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建立注重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当注重给学生以主动权,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变单向灌输为师生多向交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多引导学生联想、发散、创新,多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建立具有时代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我国目前中学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众多而缺乏整合,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中学教学课程设置应该力求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注重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并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则应该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力争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中学教学课程体系。

(三)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考评机制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对中学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升学率”的考评上,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而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中学教学改革完全背离了初衷。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全面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宏观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主要应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二是所教学生的素质达标情况;三是所教学生的升学情况;四是教师的师德修养状况。并且,其中的每一项考察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譬如,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进行考察时,不仅要考察其研究的课题价值,看该课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还要考察其研究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该课题研究有无指导意义,是否能形成完善的理论,也就是考察该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和结果报告。只有进行了这种全方位的考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有一个完整、客观、科学的评价。

总之,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做到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革新体制,我国的中学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高素清.浅谈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教育现代化,2003,(11).

[2]刘贞花,王兆芹.高考和中学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2,(4).

[3]王振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能否从根本上改革[J].中学语文,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