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在美国的十年买房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在美国的十年买房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老百姓都说买房不易,美国的情况又如何呢?请看华人在美国如何买房――

上世纪90年代末,居不易

我这个人一向喜欢起大早赶晚集,早读书晚工作,早拍拖晚结婚……买房子这事自然也不例外。

1998年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还没进教室就先进了房市。我认识当地一个土生土长的小白,一年前他去广州的时候我做他的翻译,我到了美国后,他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请我吃个饭。回来的路上,他要去看房子,我便陪他去。

原来,他开的小公司发了点小财,想进军房地产市场。为此,他整天开着小皮卡在这个达拉斯北边的小镇上转悠,看有没有房子卖,想买下来翻修后租给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这也算学区房吧。

我们看了好几处房子,我只记得其中一套红砖外墙的独立房子,三房两厅,面积大概1200平方英尺(注:1平方英尺=0.09290平方米),30年的房龄,状况还可以。房东开价5万美元,小白还了4万。他私下对我说,估计4万5可以成交,一个月的租金能有五六百。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刚毕业的电脑工程师年薪一般为5万美元,就算刨掉税,一两年就能买下来了。

那是1998年的事情,道琼斯在9000点上打了个嗝又直奔万点去了。

我在德州呆了几个月便转学到纽约郊外的长岛,一年后毕业进城上班,这才知道居不易。

那时正是互联网泡沫的高潮,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满是我这种揣着发达梦的年轻人,一个仅容一张小床的房间居然敢租七八百美元一个月。当然也有便宜的房子。我找到哈德逊河畔一栋很高的大楼,环境还算整洁,正对着河,风景很好,价钱也便宜。然而,我递上的申请没几天就被退回了,理由是我的收入太高。后来我才知道,曼哈顿的高楼也不全是给有钱人住的,有很多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者住的,扫地看门的也许就住在这些条件不错且风景很好的廉租房里。

后来,我终于找到一个小公寓,一房一厅400平方英尺,一个月900多美元。

我在附近的公园遇到一个广东老太太,她92岁了,很高兴遇到中国老乡,所以常煲汤给我喝。熟识后,她告诉我她的父辈参加过辛亥革命,她曾是的中央委员,还常常向我叨念蒋夫人如何如何喜欢她。

她住在哈德逊河边公园旁的一座高级公寓里,窗外就是哈德逊河,三房一厅1000多平方英尺,每个月的租金比我还便宜一百块,听得我当时一碗老鸭汤险些摔地上。她在这里一住就是50年,房东很好,每年只随通货膨胀涨一点房租。几年前房东卖掉房子的时候,还在合同上写明新房东给她们这些老房客涨房租时必须与通货膨胀的程度成正比,可羡慕死我了。

进入21世纪,坐等房价继续跌

2000年秋天的时候,德州某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我又回到德州,工作地点是州府所在的奥斯汀。

奥斯汀是一座很雅致的小城,位于丘陵和平原交界的地区,有不少溪流和湖泊,在粗犷的德州算是异类。它号称“Liv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几乎所有的酒吧都有乐队驻唱,学区普遍不错,房价也很便宜,好学区中产阶级的房子只卖十几二十万美元。

我的一个同事买地建房,新盖一栋房子才花15万,而湖边带自家游艇的码头豪宅也不过六七十万。相比之下,一平方英尺一美元的租房价格就不是那么诱人了,于是我们几个单身的年轻人寻思着合伙买间便宜房子当宿舍。打开报纸吓一跳,很多地方的全新房子才六七万元一栋,我们乐坏了。虽然这些房子所在的学区不是很理想,但我们并不在意这点。

正当我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实施置业大计时,风云突变,互联网泡沫破裂波及我们公司,大家只得各奔东西,我也告别了这个美丽的南方小城。

这个时期,美国的房市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崩盘中走出来,回归历史平均水平,总体还是相当平稳的。这样的变化其实很合理。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真正健康发展时,房价是不会大涨的,因为资金不会满足于房贷利息的微薄收入,必然要追求更高的回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冷战结束使国防负担大减,同时以IT为龙头的高科技行业又迅速发展,股市平均每年的回报率高达18%,自然不会有人傻到把钱放到房子里而不拿去投资。

我转战到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虽然这里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打击也很大,但我还是在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安顿了下来。

湾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美国公认最漂亮的地区之一,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太贵。由于地理地质的原因,湾区能够建房的地方有限,公共交通又很不发达,大家不能住到较远的郊区。另外,湾区的高科技行业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天下,亚洲人天生的土地崇拜让他们为买房节衣缩食不惜代价。因此,湾区的平均收入不比德州高多少,房价却比德州高出三五倍。

这个时期,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国经济失去方向,加上911的打击令经济低迷,房价于2003年初开始松动,我和妻开始忙着看房子。那时,我们总觉得经济状况太糟糕,房价还会再跌,就没有出手。

21世纪初房价飙升,看得起买不起

没料到,格林斯潘给美国经济打的低利率强心针开始起作用了,大量资金不能从股市中获利,也不能从银行和国债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回报,转而投资房屋市场,信贷开始急速泛滥。

房贷利率从2000年左右的7%降到5%,三年期的浮动利率更是降到4%以下,过去两成首付的要求取消了,零首付就能买房。后来,甚至负首付都出现了,买房子非但不用交首付,对方还送钱给你买家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买房子时选择了只付利息、不偿本金的方式,到2005年下半年,湾区有超过一半的新增房贷属于只付利息的类型。

总之,湾区的房价就像刚抹了脖子的公鸡被泼了一瓢滚水,又蹦起来了,好学区更是连油漆斑驳的房子都奔百万美元去了。目睹我们看过的房子一年十万地往上涨,我和妻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好互相安慰:不做房奴,有点闲钱到处玩玩也不错。

其实这个时候,但凡冷静一点的人都能看出房市中存在的大问题:湾区的房价飞涨,房租却在下滑,出租和出售的价格对比太不合理。有一栋学区房,售价要80万美元以上,每月租金却只要1600美元。商业地产的价格更是乱得一塌糊涂。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大量写字楼空置,每平方英尺月租金低至0.省略)

作者简介:王志刚,广西河池人,70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上世纪90年代赴美留学,主修计算机科学,获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硕士学位。曾供职于甲骨文公司等大型公司。现任职于彭博资讯,从事金融衍生物价格及风险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