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缓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运用多种护理方法,缓解或控制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临床工作质量。方法: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针对其焦虑程度采取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增强自我效能感、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结果:本护理组共护理焦虑患者117例,其焦虑情绪(症状)均得到缓解,控制甚至消失。
关键词:减轻 焦虑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01-02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疾病等各方面的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焦虑的患者越来越多[1]。焦虑主要是人们对环境中即将来临的,对预期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等不良后果的事件进行适应时,在主观上引发的紧张,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种预期的危险情境中产生的主观体验。焦虑的产生与性别(女性较多),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自我效能感(较差),社会支持(较少)和经济条件(较拮据),疾病(慢性病患者)等有很大的关系[2]。
现将我病房对患有不同程度焦虑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
1.1 测评量表如下
注:测评分值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患者,分值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患者,分值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患者。
1.2 本护理组于2003年至2006年共对119例患者进行了自评测试,其中,女性52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75岁。通过自评量表测评结果:轻度焦虑患者59例,中度焦虑患者49例,重度焦虑患者9例。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2.1.1 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主动进行护患沟通 ,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护人员、院规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 ,减少因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感,使患者尽快转换角色;消除患者的陌生、孤独感 ,满足患者入院后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稳、准、快,运用温和的态度、诚恳的目光、熟练的技术、自信的心态、有效的语言沟通方法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并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2.1.2 根据影响患者心理的不同因素做好心理分析根据不同的患病程度,不同病因,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3]。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充分交流,通过交流一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语言上的技巧,对患者进行解释、鼓励、支持等,同时也可以使患者达到宣泄、移情的目的,使其摆脱异常情绪的困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身潜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用积极暗示方法,消除负性情绪,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3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病程长,自理能利差,患者心理上往往产生失落感,求助心理上升,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及医护人员的爱护、同情和怜悯。因此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应特别重视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的心理反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爱好及饮食起居习惯等。焦虑期间与患者在一起,对患者的陈述以一种积极、诚恳的态度作出反应。作为一种应付方式,帮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的情境中以较少焦虑,帮助患者找出过去曾经使其焦虑的事情。给与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改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评价自己的症状,向患者介绍治愈病例,选择性地向患者说明预后及康复的条件,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关心尊重患者,尽力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变消极的任由疾病摆布的生活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康复信念和生活方式,减轻忧虑情绪[4]。
2.2 加强社会支持
任何躯体疾病都可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但反应的严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与疾病性质、个体特点有关,且与社会支持程度也密切相关[5]。社会支持本身对健康无直接影响,但其可通过提高个体对现实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达到缓冲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损害作用[6]。因此,护士要重视社会支持和焦虑的交互作用,除自身应给予患者足够、合适的情感支持与帮助外, 还应协助处理患者治疗期间的家庭及社会关系,减少牵挂,取得多系统支持源。鼓励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患者,在情感上多支持,多理解患者,不要流露出厌烦或恐惧情绪,以便患者能获得或感知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常与知己好友保持联络,以及时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谈,耐心诚恳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诉说出来,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7]。要重视患者之间的支持关系,因为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处境,他们不仅在精神上可以互相鼓励,而且行动上可以互相支持和促进[8],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能力,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效能不足将导致免疫功能的降低和愉悦情绪的减少[9]。脑卒中患者面对自身疾病常常会出现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对治疗和康复是十分不利的,激励目的在于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他们在治疗中的能动作用。(护士应用有效的态度和取悦他人的方法说服患者,让患者相信他们有能力战胜疾病。同时护士要善于利用他人战胜疾病的成功实例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他人能办到的,自己也能办到,同时向患者介绍一些自我激励的方法也为有益之举。护士与患者建立一种亲切、信赖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8]。在护理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信念中的积极因素来减轻焦虑情绪。首先增加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应鼓励患者建立适当的生活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努力控制消极的想法,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此外应努力改善同周围人的关系,保持良好的交往状态。社会关系是影响个体生活满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亲密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个体以安全感,使个体体验到较高的自我效能,能增强个体的自信,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9]。
2.4 做好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10]。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对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1],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年龄、身体、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进行了解,制定计划,逐步实施。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康复的进程及进展情况,明确了解患者需要什么,能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有何困难,帮助患者了解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各种注意事项及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宣教时语言应通俗易懂,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多举例说明,讲话速度要慢,语调柔和,在护理活动中护士与患者形成指导、参与和合作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避免不良的健康行为。并且不断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11],能有效地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5 药物治疗
对于焦虑症状较重且不能自控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如罗拉等帮助患者控制焦虑情绪,再配合心理护理,以达到减轻焦虑情绪的效果。
3 小结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本护理组护理的117例焦虑患者,通过再次进行量表测试,结果为:重度焦虑6例,中度焦虑37例,轻度焦虑38例,症状消失的患者36例,且每一位焦虑患者分测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增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对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萧会军,王慧.医学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70.
[2] 陈立英,孙玉梅.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4):33~34.
[3]羌建峰.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74~75.
[4] 傅文清,张静,于宏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身症状和应对方式•94•上海护理2006年3月第6卷第2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281~283.
[5] 王慧敏,金旭如.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温州医学报,2001,31(4):236~237.
[6]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3):29~34.
[7] 付岚,李俊英,李虹.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9~11.
[8] 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 ~396.
[9] 钟启腾.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干预治疗[J].疑难病杂志,2003,2(1):13~15.
[10]陈秀丽,冯维.试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0~271.
[11]张利,胡晓冬.对慢性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1):84~85.
[12]张美霞,张茹英,张美荣.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多中心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