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专业素质强、人文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关键词】人文素质 大学生 培养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质,也称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东西。人文素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学;二是要有对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要有爱祖国之激情,爱人民之虔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既应该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以民为本、仁爱、信义、平衡和谐、见贤思齐、自省、修身、谦让礼仪等,同时还要注入现代意识,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许多大学生往往漠视他人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恶意攻击对方,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3.专业知识丰富,但文化素养不高。近些年来,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表现大多是专业理论基础比较好,而实际工作能力差。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像个“工匠”。呆头呆脑,口语表达能力差,文字能力低,写文字材料难。而且语法不通,病句错别字频频出现。最令人感叹和费解的是一些中文系大学生中国语文也没学好,不会写应用文,文辞学了不少,在实际中却不会运用。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教育观念滞后。客观上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普遍从高中阶段开始分为文科、理科、艺术类教育,为了适应高考,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会出现艺术类学生轻视文化课教育,文科学生轻视理科知识教育,理科学生轻视人文知识教育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大学生先天就存在发展不够全面的问题。

2.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缺乏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的立德修身之本,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交往准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然而,大学校园中考试舞弊、贷款不还、简历注水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只注重文化成绩、就业率、等级考试通过率,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3.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科学的崇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对个人来说,掌握科学技术成为最终的追求。“从根本上说是把科学看作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知识。”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极强的教育、导向功能,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感召和吸引是潜移默化的。

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 培养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成长发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引导、塑造、规范、陶冶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落到实处,学校出面广邀名家定期举办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多种讲座;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面展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重视高校潜在的非课程形式的力量;加强社团建设,创建人文环境,组织各种文学社、艺术团体等多种社团,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辅导员教育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入校以后,辅导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每一步成长,以其智慧和实践经验为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排忧解难。在大学阶段,辅导员始终是最贴近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管理者,不仅细致周到地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引导他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现自己的才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3.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文素质的养成要经过人文知识的接受、消化和应用三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为人文知识的接受、消化和应用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和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学校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需要。从而使他们进一步领悟和把握人文知识的深刻含义。人文素质是通过学生在用脑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而养成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提供了机会。

4.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精神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碰撞。只有高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只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人文素养的学生,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

总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是一种内在能力和修养的提升,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大学是形成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和有效的场所,我们应积极探索研究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为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桂署钦、李宪伦,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思想教育研究,2009,(9)。

[2]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

姜欣,男(198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长春棠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