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设计项目以“情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设计项目以“情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为职业的关系,经常参加一些建筑设计大师和行业专家的研讨会,介入一些重点建筑项目的座谈会,并从一些高端论坛和杂志书籍里面看见过马泷的精彩观点和论述,而他的名字也一直都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教授建筑师、青年建筑师奖、建筑创作奖、BIM设计奖、亚洲建协奖等光环联系在一起。

2013年11月,在上海第11届“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对话建筑师高峰论坛会上,我有幸跟马院长有过接触,因此,我发出邀约,希望能当面向他请教。不过由于他长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做建筑项目负责,并有许多研讨会和公干,直到今天才有一次向他单独请教的机会。

当他中途从正在召开会议的屋子出来,从他的脸上我没发现任何的倦意。他歉意的说,晚上我又要出差,所以采访只能从中午开始了。我面前的这个干练、朝气十足的年轻人是否就是大名鼎鼎的四院院长马泷!我甚至开始有点怀疑,可名片却又提醒着我,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参与设计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申奥)方案、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方案、北京CBD核心区Z6超高层建筑等在内项目的,并均荣获国际竞赛一等奖的马泷。他的优秀作品可谓不胜枚举,他在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珠海歌剧院、钓鱼台国际会议中心、北京远洋中心、北京航港国际中心、北京电信中心等项目中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在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中标方案中担任主创建筑师,他主张在BIM技术的应用上更关注其在建筑团队的空间设计、协同设计、精细设计、标准设计领域的革命性动力,而不要拘泥于BIM设计成本、使用人数、出图比例的一时得失……马泷是一位思维活跃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总建筑师,为了节省时间,他进门就谈,甚至为了近距离交流,他没有选择他那宽大、舒适座椅的老板桌,而是坐到了我对面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谈建筑设计理念:要给项目以“情感

当我不能免俗地跟其他同行一样问着:在您看来,什么是建筑设计?第四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优势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马泷却慎重了起来。他那活力四射的神采,终于让我觉察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位普通的年轻人,而是一位知名的总建筑师。就在我以为他会抛给我一堆深奥得不知所云的专业术语时,他却面带微笑,好像又回到了他学生时代一样地说:建筑设计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话题,在具体的建筑设计项目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对设计的项目有情感,要带着“约会”的心情去做建筑设计。一个好的设计项目是有灵魂和生命的。

在他说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马泷沉浸在一段青春的初恋里。他说: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希望可以寻找到那种感觉,我会尽可能把感情和精力都投入进去。这样的一位知名建筑师口中的建筑设计世界,没有把专业技能、人脉资源放在第一位,却用他少年般纯净的语言,向我描述着培育他成长,给他带来荣誉,让他热爱着的四院及他的事业。而恰恰这些带给我的却是超出了那些深奥专业术语不知多少倍的震撼。

他的成功,源于热爱。这是那一刻我唯一感受到的。马泷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什么?从刚刚竣工的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设计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斑。钓鱼台国宾馆在我国有着很高的政治、文化地位,是我国向世界高层领导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并不是一个商业化的酒店。现代气息、中国文化、独特符号等等代表了芳华苑的设计理念,它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际的舞台,在这个项目中,马泷和他的四院建筑设计团队展示出其高端的一流设计水平。它既有中式回归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现代时尚简单化和独特不抽象的中国元素,观后给人以振奋和大气的感觉,这样的建筑风格是任何老外都设计不出来的,突出其独一无二的特点。

谈中国特色:离开传承,就会迷失方向

“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在中国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群建筑师探索的方向。今天的建筑师在探索“现代”和“传统”的契合,在力求突破和创新方面,正在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设计之路。

马泷对建筑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观点:“如果离开传承、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而离开创新,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努力创作有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在马泷的眼中,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应对自然和社会各种严峻考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不能够轻易舍弃,但也不能固步自封,建筑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一直都在学习国外,这在某一时期是必要的,但到了现在,“我们就不能再亦步亦趋,跟着别人走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路。现在该是花时间在自己的传统上下功夫,把自己从西方学到的手法、理念和中国的文化传统融合起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的时候了”。他指出:“和国际化接轨甚至超越国际化,无疑是一种创新。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更应该是一种创新”。这也是中国文化复兴和找回民族自信的最好机会。正是处于这份由衷的自豪,在这样的环境中,马泷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求另一种创新,对中国元素、地域特色的思考与运用。

谈四院发展: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第四建筑设计院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王牌军,是令我值得骄傲的知名院所,谈到自己深爱的四院,马泷的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建国初期北京许多成为经典的当代建筑就出自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之手,就四院的优势,我们曾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不断给自己制定一些新目标。例如: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先后是在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机场建筑、政府建筑方面达到了国家级水平;现在,又在创意建筑、超高建筑、酒店建筑、人居建筑领域不断确立江湖地位。总之,对我们四院来说,越是高端,越是复杂、越是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就越能展示我们的才华。因此,能在这个院所工作并担负责任和大家一起前行,不仅仅是骄傲,更是一份责任。发挥四院的技术优势,不辱使命,在前辈的基础上再创新辉煌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在谈到对四院的满足和成绩感时,马泷感慨到:我没有任何满足感,时时处于危机状态,因受整个社会的影响,价值判断有些失衡,体制和制度建设有些失范,是当前制约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优秀人才,有时候一不留神就让人家用高于我们三至五倍的价钱给挖走了,虽然走的人大都进了房地产公司,对我们还是一种损失,我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留住人才。一些大的建筑设计项目也不例外,受外来影响,几乎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建筑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这说明中国建筑师被边缘化的情况严重。即使中国建筑师做得再好,考虑到国外建筑师的品牌效应,往往也遭弃用。尽管我们四院跟国外一些名设计事务所“绑”在一起做过一些漂亮工程,像北京机场、深圳机场等,但这样的“联合体”形式,对我们四院这样的原创能力很强的设计院来说是不公平的,总感到不过瘾。如果我们是一般院所或许也就认了,恰恰我们是一流的团队,且设计和原创能力很强,这是我们纠结的地方。

在马泷看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过于空洞,其实中国还远远没有把一个东西真正做好。太多的建筑只能叫完成,做工粗糙,材料简陋,没有细节,没有品质……至于中国创造,现在无论是政府、企业、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崇洋心态,中国建筑师从小就接受着缺乏创新精神的教育,现在又得不到应有的机会和训练,前途堪忧。

谈人生经历: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幸福的

说到自己从事建筑设计这一行,马泷颇多感慨。他说:自己跟建筑设计有缘。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受知识的熏陶,并听别人说“建筑师是半个艺术家半个工程师”,但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生的追求,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父母的朋友推荐他学建筑设计,并说建筑设计是创造性很强的事业,他便萌生了学习建筑的念头,明智的父母同意他试试,自己便选择了建筑设计,且爱上了这个事业。马泷已经在北京院工作了二十一年,对他来说,建筑设计是他用一生来承担的责任。在谈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设计师应注重哪些素质的培养时马泷谈到: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最重要的是他的创造性、眼界、综合知识等,设计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包括家庭和社会等等,其创作的“火花”或灵感,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摸索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还应该有理性,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项目,设计是一项带有个人色彩的工作,但其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双方都喜欢的工作。但目前的建筑市场有些无序的状态,随意给项目压低价位,赶工期,这对设计者来说是致命的。有时设计单位要按照业主的利益需求进展,而地产商关注的就是设计成交后卖出去的利益,要的只是个样子。马泷坦言,随着我们四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有足够的积累和积淀,让我们的设计团队不再为设计费而苦恼,不再为内耗而耽误时间,我们就全心全意搞设计,搞专业。在谈到他既搞管理又带团队搞设计,如何分配时间时马泷说,那就只能自己多辛苦一些了。但我是非常充实的,对我来讲,从带一个团队到带十几个团队,从设计到管理到经营,对这个行业的全部几乎都介入了一下,等于走了一圈,最后再回归到专业上也就圆了,建筑设计行业毕竟是我用一生来承担的责任。

对马泷来说,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可以学来的,而从最初到现在那颗热爱建筑设计的心却是没有办法学来的。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3362 (2014) 0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