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角的另一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角的另一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端起相机的那一刻,镜头即是眼睛的延伸。周海婴默默地将视角放在了底层,也意味着将自己的姿态降到最低。

上世纪中叶,对“中国新文学”以来作家的排名曾经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鲁巴茅,郭老曹”。此后,也有不少后起之秀对其中的顺序提出疑义。但不变的是鲁迅的先驱地位从未动摇。顶着如此大的光环,作为鲁迅独子的周海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多余的人

都说名人之后不好当,这种压力大概源于社会公众对名门之后能力与才华的期望值,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少名人后裔选择背离“祖业”,独身闯天下。倒是有不少“因祸得福”,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投身摄影的周海婴大概算其中之一。

“母亲告诉我,当时他们觉得生存环境非常危险、恶劣,朝不保夕,有个孩子是拖累。但是后来他们避孕失败,我就意外降临了。”周海婴晚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自己的出生细节。事实上,鲁迅的书中或隐或显地早已表述对生养后代的反感,无奈,这位文学大师百密一疏将周海婴遗漏到人间。

对于这样的缘分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接受,不过在鲁迅的书中他对自己这个意外的后代几无提及。周海婴倒像是周家的多余之人。年仅7岁的他经历丧父之痛,与母亲相依为命,处境十分艰难。他就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中艰难成长。一方面是外界对于鲁迅之后的期许与假想,一方面是自己内心的自由向往与现实生活的压力。

周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病危时鲁迅“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虽然在外界看来,鲁迅的后代文笔一定非常好,一定怀揣着拯救国民灵魂的报复……但周海婴却显得有点游离,游离在鲁迅身影的周边。周海婴对技术的兴趣与日俱增,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独辟蹊径

在作家赵丽宏看来,周海婴身上依然保留着老派知识分子的修养、智慧与关怀。作为鲁迅的独生子,周海婴虽未用纸笔,却独辟蹊径,用照相机接续了鲁迅的事业――观察“后鲁迅时代”,记录那些经过选择的影像,形成数万张底片,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私家记忆。

“我在摄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如今却无意间为大家与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间。”周海婴在影集自序《镜匣人生》中如是说。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此间的两种转向:首先是从旧帝国的批判者,转向了新国家的记录者。摄影评论家刘铁生说,周海婴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鲁迅的挚友、周氏家族,还以平民真实的视角记录了大量底层的生活,这与鲁迅的精神一脉相承,“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心灵深处有着和父辈一样的关注”。

在周海婴离开我们、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看看他的摄影集,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反观与反省我们身上的智性因子与当下社会的平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