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捡漏”二三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要辨别真伪,那不光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机缘,一种快乐。“捡漏”是玩家亲身经历,因为机遇不同,经验不同,决断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曾有一次,我从钱币摊上以1元钱购得一枚水坑篆书“唐国通宝”(折十大钱),后来有人开价到一万二千元,可谓捡了一个大漏。
2000年秋天,一古玩商拿来一方砚台,他说先送给一藏家看后认为砚身无墨痕,断定为新货,不肯收,故才给我送来。这一方石砚长22厘米,宽14.2厘米,高3厘米,全身布满细密的纹路,叩之如振玉。砚堂宽阔,颇有气势,砚池中雕刻一瑞兽,匍匐于上,兽头微昂,回首眺望;双目暴凸,胸颈丰腴挺阔,兽口含缠枝莲,寓意为官要清廉;兽尾如卷云,形成一个美丽的心状圆圈。
龙尾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一带。龙尾砚始出于唐代开元年间,在宋哲宗在位时被列为贡品。真正的龙尾砚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水,利于研磨。它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使使用多年,墨膏满面,洗涤一下立刻干净。
我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在瑞兽的缝隙间暗藏墨垢,砚的包浆自然厚实。我认为是一件老货,以较低的价位购藏。我想那位藏家如果知道龙尾石有“多年宿墨一濯而莹”这一个优点,此砚就不会落入我手中。
去年秋,一位朋友欲将所藏古钱币全部转让,托我寻找买主。我为他先后介绍了几位钱商。后来他再见到我时说:“绝大部分古币都卖完了,只剩下几枚。”我说:“那剩下的就给我看看吧。”次日,我在他家中看到了剩余的钱币:很常见的几枚康熙通宝、开元通宝、日本宽永通宝和一枚锈迹斑驳的小“钱”。未及细看,我就按略高于市价的标准付了钱。
回家后,我将钱币清洗干净,发现这枚“毛钱”竟是一枚元代的“泰定元宝”。我查了查《简明钱币辞典》:泰定元宝,铸造于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1327年),属于供养钱,泰定元宝四字行书,直读,“宝”字简化,笔法草率,制作简陋,但传世极少。
据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以杀掠起家,他们把这种罪恶行径看作上天所赐的福分。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的民族,统治者利用宗教进行宣传,宴请番僧,兴建寺院,广作佛事,为统治者祈祷福佑。当时寺观为供佛之用铸造了一批钱币,也流通于市,后世称之为供养钱。我发现的这枚“泰定元宝”便属此类。但为何经过了几位商贩的挑选都没有发现呢?我想,这些商贩平时多轻视“垃圾钱”,更看不起“毛钱”,才使它成为漏网之鱼。这枚泰定元宝虽不是贵重藏品,但由于元代推行纸钞,铸钱不多,加之历经战乱,故存世的元代钱,特别是供养钱就更加稀少了。
可见,物之所得,往往在缘分,其玄奥处令人不可思议。我“捡漏”有三经:一是抓住机遇别放松,深入实践练内功;二是细看藏品寻找特征;三是多看真品心中有数,仿品、赝品要门儿清。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