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阶段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开发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阶段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开发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敏锐地发现潜在的新问题、新动向。本文从人口结构变化入手分析,指出现阶段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开发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扶贫开发 新动向 新趋向

一、贫困的界定

贫困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群体,在不同的时期对贫困的理解和界定大不相同。人们最早仅仅从生活消费的角度来界定贫困,由于经济收入低,不能满足衣、食、住等基本需求的生活状况称之为贫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把视野扩大到生产领域,认为即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果缺乏进行再生产的条件和手段,也属于贫困的范畴。

根据我国农户的生活状况,我们把贫困确定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形成的缺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机会和手段。根据贫困的程度,可分为绝对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泛指基本生活没有保证,温饱没有解决,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或难以维持。如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但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标准,又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则属于相对贫困。

二、科尔沁右翼中旗致贫新动向

1.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老龄化严重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7%以上,即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国务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表明,从 2000 年到 2006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26亿增长到 1.49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10.2%提高到 11.3%,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 73.7%,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加快。①

2008年底,内蒙古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5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0.76%,其中农村牧区老年人口145.8万,农村牧区留守老人的具体人数缺少相关数据,但据相关部门估算,留守老人可能占到农村牧区老年人的70%以上。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64岁人口为19355565人,65岁以上人口为1868157人,分别占全区人口的78.34%、7.56%。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4.97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②科右中旗老龄化与内蒙古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是一致的。

2.从农村人口性别结构来看,妇女比重较大

在改革开放政策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务工者中,年轻男性较多。绝大多数农村妇女还留守在农村。所以,从性别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结构中呈现出妇女多、老年人多、儿童多的情形。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村常驻人口中,妇女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就自然而然留在农村照料孩子和老人,这会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①劳动能力的人出去打工;②适龄儿童、青年人(有条件的)上学;③老龄人无能力出去打工,因此待在家种地,养些家畜维持生计。从而导致劳动力急剧减少和空巢化、老龄化严重。

以上新动向产生的不利影响: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发展现代农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农业生产,青壮年劳动力是主力军,也是农村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者。然而随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村的生产活动中很难找到这些人的身影。现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但要真正的落实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长远看,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安全。

2.对农牧区老人生活的影响

由于科右中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农牧区居民生活水平仍然偏低,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及子女贴补,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收入与支出相抵之后,所剩无几。目前,科右中旗农牧区的留守老人大部分未能得到打工子女的经济支持,这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由于留守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靠种植、放牧(养殖)提供的收入少得可怜。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非常简单,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

三、现阶段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新趋向

1.促进机械化进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科尔沁右翼中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上,应该提高基础设施的等级和质量方面倾斜,提高村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其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宏观背景和政策,减少贫困农户义务工的数量,对参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贫困农户给予补贴。其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保护,改变部分乡村因只建不养而导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甚至浪费问题,做到建设、管理和利用的有效结合。在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应充分发挥能力建设小组的职能。

2.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社会广泛关注和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兴建适合当地特色,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及管理规范的老年公寓。为本地区老龄化承担更多的责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可能。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传统的养老模式正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对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辩证看待,逐渐在农村广大地区实现“居家养老”,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为政府减轻了养老负担。另外笔者认为养老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只是杯水车薪,社会企业、慈善机构应该投入其中,让孤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每一个青年人也应牢记: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现代青年应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注释:

①赵欣,王建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口结构分析[J].新农村建设,2010(7).

②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参考文献:

[1]夏庆杰著.劳动就业与反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

[2]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王国良.中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黄颂文,宋发才.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及其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6

创新项目: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创新项目科研专项资金资助(编号ycx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