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囚徒困境”和“分粥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囚徒困境”和“分粥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正的经济学原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故事中隐藏。

在博弈论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假设有两个人合伙犯罪而落入法网,他们面临这样的选择:1、两人都死不招认,警方也很难找到确凿证据,最后有可能将他们都无罪释放;2、主动认罪并检举揭发同伴,达成辩控交易,自己则可能获得较轻的制裁,比如说只判3年徒刑;3、就是虽然你自己死不招认,但却被同伙揭发并被证明有罪,则会受到严厉的制裁,比如说判处10年徒刑。

被分开关押、分别提审的犯罪嫌疑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除去道德的因素不谈,单就这两个人的处境来说,当然是两人都相互信任对方,最后大家都从轻发落或被无罪释放。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第二条路:“卖友求荣”。

制度经济学中,老师经常会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数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这些人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没有大奸大恶,也没有活雷锋,他们面临一个切实的问题――吃饭问题,每天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刚开始,大家会互相谦让,你多一点我少一点好象也没什么关系,但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好相处了,就需要建立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实验了很多方法:1、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分,可时间一长,发现没有人可以“拒腐蚀永不沾”;2、大家轮流分粥,这样等于默认分粥的人可以为自己多分一些,每天都会出现有人撑着有人饿着的状况,导致资源浪费;3、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又发现效率低下……最后,最简洁高效公平的制度终于产生了:每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必须等别人都拿完了粥,他才能拿自己的那一份。如果他分得不均,毫无疑问,最少的那份肯定是他自己的。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经济人,每个人都会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尽管经过博弈,最终的总体效果不可能达到最优,但这是人的本性。在可能的条件下,他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第二个故事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既然每个人都有可能自私自利,那么我们需要制度来保证大家的利益相对公平。经济合作不可能建立在道德的约束机制上,而是应建立在制度的保证上。

让我们从理论回到现实,回到我们投资理财的主题。对于许多人而言,不论是自己投资创业做公司,还是做高薪职业经理人,都会面临一个选择合作伙伴和与他人合作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

一、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理性。这个问题在众多小企业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小业主在扩大规模 、选择合作伙伴时,往往选择的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人,而是最需要自己的人;不是选择能够给自己、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人,而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说白了,就是经常把朋友哥们儿拉进来。不是说朋友哥们儿不能合作,而是说一定要排除个人的好恶,不要大量地拉进那些和自己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行为倾向都极为相似的人,这样的同质重复,势必使公司丧失生命力。

二、忽视制度的建设而过分借重道德的约束力。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我们不是否认道德的力量,但这与经济行为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事情。在经济行为中,我们首先要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对方是自私的,他会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要保证自己的利益,一是要比对方更“狡猾”,二是要有公平合理、易于操作的制度。任何人一时的聪明愚蠢都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所谓的“分粥制度”。你总不能寄希望于自己“检举揭发”他而他却“守口如瓶”吧?也不可能说自己死抗而被他用自己来与警察讨价还价、无罪释放吧?

所以说,只要你在从事经济活动,就要相信理性与制度。你可以用很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同样要求别人。经济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和逻辑,在经济领域中,各位最好还是不要想当然地按自己的“道德”方式去做事情。

(作者为职业投资人与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