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溪降:峡谷间的舞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溪降:峡谷间的舞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登山是一种向上的探险运动,探洞是一种向下的探险运动,那么溪降则是同时向下又向上的探险运动,也是对地球上的峡谷溪流地貌进行探索的终极方式之一。而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踏入某个溪谷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探索与冒险的乐趣,这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正面挑战,同时也是溪降运动的核心价值。

TIPS

作者介绍

CAMEL:人称“老C”,具有20多年的户外经历,作了多年的徒步爱好者之后,目前主要从事溪降、探洞、绳索救援技术,属技术痴迷者。为了玩户外他放弃了铁饭碗,也放弃了很多其他的爱好,可也只有在艰苦、危险的户外活动中他才能体会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随溪而降初体验

打小我就对地理自然感兴趣,参加工作后,有了收入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开始往山中远足。那时候还没有“户外”这个概念,身边基本没有同好者,也没有双休礼拜和五一国庆之类的长假,作为一个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时间上很受限制,不过的确是兴趣所在,多年以来居然就默默坚持了下来。

之后户外运动逐渐发展,而我身处的宜昌属喀斯特地层覆盖,地表水系发达,独特的地理气候原因使得宜昌具备丰富的峡谷溪流资源,因此在宜昌玩户外,很自然就会涉足溪降、溯溪这类的峡谷亲水项目,不过那时我们都不是很不了解。

2003年榆木沟的穿越已经超出普通涉溪的性质,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溪降是2005年夏天与武汉队友在毫沟的艰苦穿越。那次我们准备了大量绳索,携带了安全带、下降器等技术装备以及帐篷、睡袋之类的宿营装备,甚至还带了一条充气船全程使用。抛开宿营、休息时间不算,光活动时间我们就用了三天一夜。我有生以来对寒冷的两次极端体验,一次是早年隆冬间无装备露营,另一次便是此次的溪降探路。每个人都在发抖,只要一停下来,三五成堆地就紧紧抱在一起,几乎大伙都处于失温症的边缘,凌晨4点出峡谷,外头被前一天烈日暴晒后的岩石余温尚在,我完全不顾形象,四脚朝天地躺了上去,只为那一点温热。

毫沟首穿让我意识到不论从技术和装备上,我们距离溪降运动的要求仍旧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开始了更为积极的学习,慢慢地由观念至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时隔两年,同样是毫沟,我们只需八到十小时即能完成穿越,不仅更加轻松,且更晓得如何保障安全了。

深入探索,挑战极限

至今为止,毫沟仍属最高等级的溪降线路,并且一直是爱好者们心目中的一个标杆,它引发了此间爱好者们对溪降运动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在许多人的共同推动下,溪降迅速成为宜昌乃至湖北最重要的夏季户外运动项目,一时呼朋引伴盛况空前,一条又一条溪降线路被发掘出来,各种高中低难度线路也渐渐丰富了起来。

2006年,我们又完成了龙进溪和等干溪两条高难度线路的发掘,这也是宜昌的溪降运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从研究大比例尺地形图开始,多次山上山下实地勘察,向流域当地居民了解情况,认真地组织队伍培训,最终一气呵成地连续完成两条顶级难度线路的溪降穿越。

2008年,我们完成了五叠水瀑布总落差535米的溪降探险,后来经地质部门证实这是亚洲第一高叠水型瀑布。这次探险也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受到挑战,虽然通过了考验但表现并不完美。那次四名主力队员加上一名协作,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筋疲力尽。我因为承担了大量公共操作,给其他队员做保护,不断收绳,放绳,做锚点等等,体力消耗过大,在一处160米高差的过悬型瀑布上下降时一度发生危险,幸好没有出现意外。其间还曾遇到收绳的困难,几乎被困在两级大落差的瀑布中间,最终靠一个四分之一的省力滑轮组,花了3个小时才取下下降绳,行动得以继续。

当然除了收绳环节,溪降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有技术难点,跟探洞相比,500米的总高差在洞穴探险中不算太大,但溪降无法像探洞那样从容,既不能原路返回,也难以用人工锚点来降低下降的风险,由此我们渐渐进一步开始研究溪降技术的深化和提高,比如尝试使用适合溪降线路的人工锚点、规范收绳操作流程、设计溪降手语等这些研究,以及对观念和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

溪降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那些无人的峡谷溪涧,神秘而且美丽,千万年来从来没有人类的足迹,甚至飞鸟走兽都很难深入,对这些未知的自然领域,总有一些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继而借助溪降这种独特的方式接近它们。而谈到溪降与其他项目的区别,比如溯溪、瀑降、溪降,多数人其实是混淆的。

许多人会把单个瀑布上开展的绳降活动称为溪降。实际上这种可返回并重复操作的绳降活动远不是溪降——溪降不是定点活动,而是以全程无后援、不可返回、循环使用绳索、逐级下降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峡谷穿越性探险,瀑降只是溪降中的一个环节。

还有很多人用溯溪统称所有溪谷运动。真正的溯溪是自下游向上游的溯攀,技术攀爬是其关键特征,日本和我国台湾有大量适合溯溪的峡谷,也培养了溯溪运动的传统,国内多数地方开展的只是涉溪活动,虽然也是在峡谷中运动,但几乎没有技术型操作。

说起峡谷运动,它最大的敌人即是暴雨和山洪,偏偏溪降又只能在夏天雨季开展,因此要高度关注天气预报,进入峡谷时需十分谨慎。再者溪降是高风险的户外远动,除了与水流斗争之外,还有大量的高空绳索操作,充足的器材准备和技术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经验不足的参与者来说,还是有几个具体问题需引起重视:

1.保温。溪降是盛夏时节的活动,但峡谷里气温和水温都要低一些,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让热量迅速流失,因此身体保温非常重要;

2.防水。除了长时间泡水,溪降经常遭遇瀑布激流,还经常有一些跳潭之类较为激烈的动作,会让你的背包和装备受到水流的强冲击,因此溪降装备的防水要求要远高于游泳;

3.精简装备。溯溪爱好者经常会携带登山杖、充气船,在溪降中这都是典型的累赘。如果必须携带宿营和野炊装备溪降,也必须尽量精简,否则它们将大幅度增加你的体力消耗,并严重拖慢你和你的队伍的行进速度。

浅谈溪降资源

对于我个人,最为熟悉的肯定是宜昌的溪降了,于2004年开始从事本地的溪谷探险活动,至今我们已发掘了近20条不同级别的溪降线路。其中位于宜昌中北部黄陵背斜的线路群排列密集、地形奇特、生态原始,堪称溪降线路陈列馆;分布于宜昌西北部的孔雀谷等线路也各具特色,充满吸引力。

除此之外,据了解信息,国内仍有很多地方存在不同难度级别的溪降线路,比如湖北的保康、湖南的湘西自治州、福建的十八重溪等,甚至像河南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北方省份,也有一些山地溪谷适合开展溪降运动。

当然,溪降线路主要会存在于喀斯特地区。只要是石灰岩地层、气候较为温暖潮湿、地表溪流发达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适合溪降的峡谷溪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项目,一起来发掘溪降资源。如果你在徒步过程中知道了一条溪流,它因为过于陡峭而鲜有人知,那么你可以试着用溪降的方式去接近它,这很可能就是一条封闭性还不错的溪降探险线路;如果你遇到了一条溪流,中间有很多瀑布,而且很容易接近,那么也可以试着用溪降的方式从上游开始完成一次穿越,这很可能成为一条老少咸宜、风险较小的休闲级溪降线路。

TIPS

溪降装备

头盔:头盔是必不可少的装备,UIAA和CE认证的攀登盔无疑是最优选择,优质的轮滑盔、自行车盔可用,工业头盔不可用。

潜水服:CR材料(氯丁橡胶)的湿式潜水服是溪降的必备装备,其作用首先是保温,其次对轻微的磕碰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此外还有一定的助浮作用;连体式潜水服保温效果更好,分体式则使用更灵活。

安全带:溪降对于安全带并无很严格的要求,只要是CE或者UIAA认证的半身式安全带都可以,一些为团体使用设计的安全带,因为结构简单,反倒更好用。但队伍中的操作手最好使用全套的SRT装备,我们的操作手和主力队员全部使用探洞安全带,非常好。

毛毡鞋:在湿滑无比的喀斯特峡谷地形中,毛毡鞋的防滑性是无可比拟的(除了真正的草鞋)——包括所有所谓专业溯溪鞋。毡底有无钢钉并不重要,结构简单的高帮款最实用。

下降器和锁扣:溪降对下降器有特殊限制,所有带自锁功能的下降器、保护器比如PETZL的STOP、GRIGRI都不适用于溪降(溪降救援另论),如果体重没有超过80公斤,BD的ATC、PETZL的REVERSO等管状下降器也不适用,它们在湿绳子上的摩擦力也太大,下降会十分艰涩而不流畅。

扁带:成型扁带有必要携带数条,临时保护、游泳时拖背包等许多时候可以使用。DYNEEMA材料的肯定最好,不仅轻而且不会失手沉入水底。

背包:那些昂贵的徒步背包显然不适合溪降运动。卷口、全防水的背包或许适合涉溪活动,但并不适合溪降项目。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最适用于溪降的背包不仅不防水,反而应当加强排漏能力。一般而言,30升的包对普通队员就足够大了。

防水袋:防水袋的作用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必须使用优质产品。单个的防水袋肯定不足以抵挡长时间泡水和反复冲击,必须两个和三个套用才能保证内容物品的干燥,并且每一层都需要仔细地卷口。

食物与饮水:溪降运动热量消耗大,需要携带易于吸收的高热食物,如面包、土豆等综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并高频率摄入巧克力、奶糖等糖类以维持身体能量水平。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溪降过程中需要的饮水量通常很小,不必过多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