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视域下坡脚土家族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视域下坡脚土家族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人际交往方式,在土家族地区网络的出现致使中学生人际交往不再囿于传统方式,而以网络为载体的人际交往已成为土家族中学生主要交往方式之一,比较其传统人际交往方式和网络交往区别,并揭示出对中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交往;土家族;中学生

坡脚是土家语地名。在土家语中,“坡脚”这一土家语地名直译为“放和赶”,意译为“放狗赶野兽之地”或“放养牲畜之地”。依据坡脚土家老人们的解释,坡脚是土家人的祖先留下来的土家语地名,是祖先们从事畜牧业以及狩猎活动的历史见证。坡脚乡(坡脚原本是乡的建制,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坡脚乡并入靛房镇,现为靛房镇的一个片区。为了研究方便,本研究依然沿用以前坡脚行政称谓。)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城东南方。东南与保靖县接壤,西与本县的水坝乡、苗市镇相连,北与靛房乡毗连。坡脚乡是土家族的一个聚居区,也是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的山区之一。乡政府驻地坡脚坪,离龙山县城117公里。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即联星、万农、苏竹、卡柯、多谷、石梯、吾拉、松林、报格。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乡人口共计6650人,其中土家族5933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89%;汉族约600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9%,目前85%左右人口使用土家语作为日常用语。根据《坡脚乡志》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坡脚使用土家语的总人数为564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7.97%,不会土家语人数772人,占12.03%,是典型的土家族双语社区。在青少年人群中,使用土家语频率和水平明显低于中老年人群,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媒体的冲击影响,他们使用土家语情况比较复杂,其特征呈现混合型,在日常使用中出现语码转换现象。在坡脚,还保存着土家族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节日、宗教祭祀与仪式性活动也是他们的重要娱乐活动,除了过土家族赶年之外,在春节期间,有些村寨组织摆手舞、茅古斯活动,这纯粹是为了娱乐,已没有宗教的神圣性了。社日、四月八、大端午节、六月六、月半等坡脚人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他们要举行相应地祭祀敬神活动,并邀请亲朋聚会,土家族特制食品。在坡脚既有土家族“原生”的传统强势文化,也可以观察到现代媒体冲击与主流社会影响下已经和正在发生的语言社会文化变迁

坡脚乡人口分年龄土家语使用情况统计[1]

一、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方式转变的主要诱因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2]随着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飞跃式发展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而由于华夏大地独特的天地自然系统所导致的人类文明系统进程差异性,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能否弥补其差异性?在我国西南数民族聚居区,互联网植入打开了民族社会发展的瓶颈,对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使人类挣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得以遨游更为广阔的时间,接触更广泛的人群,在网络空间里,人际交往方式更为容易、便捷、友好,没有肤色、种族、民族、信仰歧视。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坡脚发展比较迅猛,数字化对当地青少年来说,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在西部大开发和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背景下,坡脚乡也驶入信息高速发展道路行列,现学校已经开通中国电信宽带网络,在乡镇中心位置有数个网吧,一些家庭也安装了电信网络。互联网在坡脚社区的出现,迅速渗入他们日常生活,这种渗透在中学生身上更为明显和直接,内容涉及到社会习俗、生产习俗、信仰习俗等。在坡脚土家语存留区,中学生使用网络已然不鲜,从交谈中得知,他们通过网络空间使用QQ交友、发送电子邮件、登录BBS平台、进入博客空间等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与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之前的人际交往有着显著的区别。

表1 未触网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统计

表2 触网后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统计

从以上统计数据对比显示,网络是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方式转变的主要诱因。

二、触网与未触网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比较

未触及网络坡的坡脚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保有土家人的传统特性:首先,从人际交往时间来看,有民俗活动、节日、赶集、在校时间等。在坡脚,除了法定的节日外,还有本民族自己的节日,如社巴节、七月半、大端午、六月六、四月八,在这些节日里,学校会视情况放假过节,中学生们邀约同学好友去家里过节,主要以吃喝为主,并伴有娱乐活动。其次,交往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血缘、地缘、业缘等。血缘交往联结的是家庭、家族、亲戚关系,主要是指父亲血缘关系和母亲血缘关系,这些有血缘关系的人群是他们人际交往的对象之一;地缘联结的是屋前屋后、同寨关系。业缘交往联结的是同学、老师关系。在学校,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相对于血缘和地缘而言,他们在学校交往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同学和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最后,交往事件来看,有土家族游戏、生产劳作、节日习俗等。中学生在土家族游戏、劳作、习俗这样群体性活动中也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常用方式,虽然这些习俗活动官方行为色彩浓厚,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宗教意义,但其表演、娱乐、健身为主导的功能对中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坡脚中学生接触网络后,对其人际往方式影响十分深刻,有了本质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际交往的时间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空间,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人际交往,不再受时间限制。其二,人际交往从有限物理空间到无限虚拟社区。互联网使地球成为“地球村”,中学生一旦进入互联网空间,犹如淌入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与传统人际交往不一样,互联网突破了传统面对面人际交往,中学生可以不用再面对面交往,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以及多对一的交往方式,摆脱了以前物理空间限制。其三,人际交往方式形态特征变化。(1)从“打老庚”到到交友网站,打老庚是土家族人际交往方式之一,即两人同一年出生,且友谊浓厚的同性青少年结为兄弟或者姐妹。一旦结为“老庚”后,两人互称“老庚”。经过简单仪式,两人分别告诉自己的家人,取得家人认可后,两人便成了异姓兄弟或姐妹。而他们在网络空间,不再用打传统老庚方式结识同龄人,通过交友网站设置相关字段,便可轻而易举地搜索出世界各地的“老庚”。(2)从民间游戏到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MUD)。有了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他们被其主题多样性和友好交互的游戏界面所吸引,选择用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游戏代替传统民间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互动人际交往。(3)从“闲话尼”到网络聊天。“闲话尼”在土家语里是聊天的意思。接触网络后,功能齐全的聊天工具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主要人际交往方式之一,因为网络聊天的匿名性特征,在网络空间他们聊天的内容已经不再受面对面交际方式引起的诸多不便限制,无所不谈。他们不再聆听长辈们唱山歌,而是在网络空间自由地选择数字音乐;不再在土家语言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学习土家语,而是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畅谈。通过比较发现,互联网作为传媒文化和新的生存方式,在坡脚土家族文化变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坡脚中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变迁决定性因素。

三、网络交往对坡脚中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使坡脚中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他们接触了网络之后,便挣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走出大山,迈入“地球村”,得以遨游没有时间空限制的网络世界,接触更广泛的人群。从学生自身角度而言,认为网络已经渗透到到其身体中的每个细胞,深深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式,他们不再囿于学校、教室和书本,而是遨游在虚拟空间、聊天室和信息知识、甚至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数字化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接触网络后,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他们浪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形网络而无法自拔,被形形的网络内容吸引,失去学习兴趣,与现实生活脱节,性格叛逆等。对孩子身心健康极其不利,甚至导致其走向犯罪之路。而教师则认为,网络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坡脚中学生接触网络后,与普通学生无异,也开始迷恋于网络世界,使他们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但其知识视野相比以前没有接触网络时更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