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在意外的生成中出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在意外的生成中出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课以其显著的人文性特点,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更加突出,更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及时把握和灵活处理。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意外的动态资源,并有效地交易利用,常常可以使课堂出彩。

关键词: 意外生成 动态资源 语文

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有时一个意外的生成,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师善于驾驭课堂不在于他的预设能力,而在于他的教育机智,在于他在课堂中能够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及时生成课堂有效资源的能力。语文课以其显著的人文性特点,使其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更加突出,更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及时把握和灵活处理。下面这个教学中发生的故事,便是我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的一次尝试。

一、在非预设性中捕捉思维火花

课堂的基本程序是可以预设的,而课堂中随时都有可能闪现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是不可能预设的。一个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总能从意外中发现独特的教学价值,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作出灵敏的反应,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智慧闪光点。上九年级语文《孔乙己》一课,这是一节教研活动课,学校安排我执教,我比平常更精心地进行了预设。在教学设计中,我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周密的考虑,连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都作了充分的估计,以防出现意外时,措手不及。根据教学设计的安排,在学生总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学生议一议“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句话的含义。我原本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只是想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议论引出预设的答案:又脏又破,既说明孔乙己只此一件长衫,生活潦倒,又说明他长期不洗不补,好逸恶劳。现在学生手头上的教学辅助用书很多,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的辅导书上都会有明确的提示,甚至答案,要让学生答出我预设的答案并不难。可是我没想到,一位学生没有完全按照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而是提出一个新鲜的问题:“故事高潮部分,孔乙己是穿着破棉袄出场的,那么他的长衫哪里去了?”课堂上突然提出了这一富有创意的问题,真让我猝不及防,说实在的,我在教学设计时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我一时语塞,课堂出现了短时的沉默,在五十多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眼前,我不免有些紧张。此时学生已经按耐不住了,以各种神态表现出对我作出反应的渴望。面对这出其不意的学生提问,教师该怎么处理呢?这一问题看似一个简单的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实际上是对教师教育价值观取向的拷问。如果恪守教案,不敢越雷池半步,置学生提出的问题于不顾,或只是轻描淡写地应付一下,原定的教学计划是不会被打乱的,但最珍贵的动态生成就会白白流失,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创意之火就会被熄灭。于是我果断地放弃预设的教学程序,决定以学生的创意提问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内容。

二、在顺水推舟中促进动态生成

我觉得学生的提问很有教学价值,一方面问题本身没有偏离教学内容,问题的解决对文本的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就此问题开展讨论,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而且能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鉴于此,我就顺水推舟:“那好,咱们先放开原来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故事高潮部分,孔乙己的长衫哪里去了?”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大家参与讨论的热情格外高涨。大部分学生都说,那是因为天气变化的缘故,因为将近冬天,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实在起不了御寒的作用,何况孔乙己这时被打得病怏怏的。我启发学生,这虽然有道理,但按照孔乙己的性格应该是破棉袄外面再套上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作者这样安排会不会有别的意图和暗示?在我的启发下,很多学生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位学生说:“长衫被丁举人打他时扒走了,因为孔乙己偷东西,丁举人认为他不配做读书人,不配穿长衫。”另一位学生说:“长衫被打烂了,实在无法穿了,只好先放起来了。”还有一位学生说得更绝:“孔乙己把被打烂的长衫藏起来了,准备到时穿着它到阴间去再摆读书人的架子。”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对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也越来越清晰。我趁机引导:课文中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与孔乙己的人物性格有什么关联?孔乙己是在什么情况下脱去长衫,穿上破棉袄的?作者这样的安排与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三、在意外收获中提升教学价值

如果讨论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么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要进一步提升教学价值,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交流等互动真正走进思想的深层次。经过这番讨论后,大家很自然地回到“又脏又破的长衫”究竟代表了什么的话题上。很多学生不满意我根据教参提供的说法:“又脏又破,既说明孔乙己只此一件长衫,生活潦倒,又说明他长期不洗不补好逸恶劳。”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始终不肯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表明了他对劳动、对劳动者的轻视。他要以长衫尽力显示与短衣帮的区别,有一点钱就“排出九文大钱”以示炫耀,可见他的酸臭、迂腐;有的学生提出长衫的“脏”放映的是孔乙己自命清高、好逸恶劳的腐朽旧思想。孔乙己鄙视体力劳动,好喝懒做,不会营生以致将要讨饭,不得已去做些偷窃的事,遭人嘲笑,被人毒打,却偏偏要涨红了脸去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终被打折腿而悄然离去。这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刻了。我再次趁热打铁,进行引导:孔乙己是酒客中唯一的“读书人”,又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仅从这副肖像看来,我们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了。不是吗?旧社会的生活对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几乎把他逼到了穷途末路,变成“讨饭一样的人”了,可是他仍不愿意抛弃那件“破长衫”,仍要摆出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穷酸相,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字,以表示比别人高明几分。可见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是多么的惨重。至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经深入到更高的层面,课堂生成的问题资源得到了最优化的利用,其教学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实现。

四、在余音萦绕中进行深刻反思

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之余,我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改变了教学计划,那么是否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本堂课的实际操作中其目标任务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来实施的:让学生反复揣摩孔乙己这一形象,拓展到对背景的挖掘与补充,从而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既把握了人物形象,把握了人物性格,又认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初步认识了作品的主旨。而这一具有创意的教学思路却不是教师精心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由学生的意外提问,教师的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在集体无意识中实现的,显得自然流畅,没有刻意的追求,有的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和思维的碰撞。最重要的是,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上的,同学们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互相合作竞争,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发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