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融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融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要做到与时俱进,还得付出艰苦努力。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目标,笔者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

一、激发兴趣,走进民间艺术

对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确立启发、诱导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关注、鼓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老师的欣赏、鼓励和帮助,能给学生以“我能行”的信心,从而点燃学生浓厚的兴趣、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旺盛的表现力、创造力。

郭沫若先生说:“美在民间用不朽”。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艺术宝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它的创作是一个十分自由的天地,有俗语称“画画无诀窍,好看就中”,只要好看,怎样画都行。一束麦秆、几块碎布、一团泥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民间艺人却可以组成最美的图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民间艺术家不拘泥於客观形象的模拟,不受各种理论法度的约束,她们从广度、深度、精微度全方位认识自然和生活,以大胆的想象和虚构、直觉感性的恣意发挥、随意移植手法进行创作。把现实美和理想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民间艺术中的花木昆虫、飞禽走兽远远要比现实的可爱得多,美观得多:那平日里凶猛无比的老虎在民间艺术中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玩偶,浑身上下全是被美丽的花朵装扮起来;树枝上不仅开了花结了果,还有太阳、月亮、星星穿插其中……民间艺人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所以通过民间艺术的教学与欣赏,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创新思维空间,产生创造的欲望。

同时,民间艺术十分重视人与物、用与美、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间的统一关系,它提供了关于“手”与“物”的交流体验,所以民间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手”为媒介进行创作,其“原真性”极大得区别于机器重复制作的方式,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而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能给制作者带来了因劳动产生的乐趣。通过民间艺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DIY的制作中,亲身体会到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使用手和大脑的乐趣,这种在“玩”中学的教学方式也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提倡合作活动,体现集体智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能力和兴趣都不一样。传统教学强调的单独学习和个体竞争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可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正如常言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教师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概要介绍欣赏,学生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剪纸、泥塑、刺绣、布艺、编制等民间文化形态,就要让学生进一步主动的去接近它,深入的研究它。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后,让学生通过对其中一类的深入学习与了解,体会这一艺术形式的辉煌成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家乡的特色选择其中一种,教师根据学生选择,一般情况下以3—4人为一个合作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学任务。这样学生不再是以孤立的个体出现在课堂上,而是群体中的一员。作为群体一员,为了使自己的表现出色,就必须学会相互协作。学生个体的思维和群体的思维是不同的,学生们开始合作的时候,有点各自为政,慢慢地开始学会了配合,群体中的学生可以互相激励,一个点子跟着一个点子的激发,直至他们认为找到最佳方案。无论是查资料,还是勾画草图,还是后期的工艺制作,大家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还慢慢懂得了互相谦让。每组都完成了比较出色的作品,如剪纸组的以他们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为内容,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刺绣组的作品融入了他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绣了不少手机套赠送给其他同学,增加了同学间的情谊;泥塑组的同学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千姿百态的泥人,看后使人忍俊不禁,他们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作业……每个同学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当然体现了同学们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他们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这就是合作教学的优势。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己所起到的只是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会了学生哪些知识,而是放在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包括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其他各种应变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小组中得到自我发展的同时又能适当帮助别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积极、主动,他们的一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这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艺术海洋里遨游的同时,还能学会表达、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附录

[2]鲍懿喜.手工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量[J].美术观察.2010年4月第12页

[3]胡显明.素质教育与教育艺术.教育艺术[CN],2002年7月第20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吉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