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注重策略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注重策略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组合作讨论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形式。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已成为当今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环节真正富有实效而非仅仅拥有表面的热闹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讨论内容的选择策略

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所以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我们要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

1.选择的讨论内容要有针对性。讨论内容要有针对性,就应该选择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才能引起每一位学生的思考,使全班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得到提高。如明星崇拜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见现象。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长大的感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追星”现象,设计了一组关联性问题:(1)简单介绍你心目中的偶像。(2)为什么要选他(她)为自己的偶像?在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3)追星争霸赛(辩论):正方——追星弊大于利;反方——追星利大于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就看你怎么去对待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星也一样。追星并没有错,关键要追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应多学习明星身上普遍存在的那种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

2.讨论内容难易度要适中。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两区(最近发展区和现有发展水平区)以外时,教学难以有效进行;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所以,讨论内容要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教师选择的讨论题难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讨论题目的难度过大,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这样讨论既无结果,又浪费了时间;讨论题目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有些题目属于非争议性,也不能列入课堂讨论的内容。

二、合作小组成员的分工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对学习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在组织讨论前应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一是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二是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开展“兵教兵”,防止学困生因无人帮助而无所事事或掉队。要选好每个讨论小组的小组长,让那些组织能力强、威信高、成绩好、自律意识浓的学生担任。其他成员也要承担相应的任务,比如记录、参与讨论活动、中心发言、记分等等。这些任务可由班级(或小组)内的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派。两者相比,学生自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另外合作讨论小组也要定期调整,如果长期不变,合作交流就变成了小权威唱独角戏了。时间长了,小权威也会兴味索然,失去交流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校多采用动态分组,即在保证组内优、中、差搭配,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兼顾,“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基础上,定期对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编排。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鼓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先说,再让其他学生说,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总结归纳。从而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享受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动态分组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些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某些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态势,让学生在新组内有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平台。

三、小组合作讨论的切入点选择策略

要达到理想的讨论效果,就要找好课堂讨论的切入点。设计切入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关注的热点时政,也可以是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或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保持乐观的心态》时,刚好是下午第一节课,部分学生还比较困。为了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笔者微笑着说:“同学们,我觉得你们今天在课堂上求知的‘胃口’非常好,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们都说“好”,并全神贯注地等待笔者特殊的奖品。此时,笔者讲了下面这个故事。有一个富翁,他有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两个儿子性情完全不同。哥哥是一个悲观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往悲观的方向去想;弟弟则完全相反,遇事非常乐观。他们生日那天,富翁给他们各准备了一份礼物,给大儿子准备的是一匹小马,给小儿子准备的是一堆马粪。结果,富翁发现大儿子在哭,就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大儿子说:“你为什么送马给我?以后我每天都要给马喂食物,要带它出去吃草、喝水,还要帮它洗澡,而且它总有一天会死的。”当富翁走到小儿子面前时,发现小儿子正在马粪旁边高兴得手舞足蹈。富翁问小儿子为什么这么高兴时,他说:“这里有一堆马粪,那附近肯定有一匹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反应使富翁不知所措。故事讲到这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教师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兄弟俩对礼物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对礼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这一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角色。

再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第二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时,为了使学生感悟生命弥足珍贵,笔者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一个年轻人跋涉在人生的路途上,当他来到一个渡口时,他已经拥有了“生命”“健康”“美貌”“诚信”“才学”“机敏”“荣誉”“金钱”七个行囊。当他坐的船驶出渡口时,风平浪静。不知过了多久,风起浪涌,险象环生。随着风越来越大,艄公一次次劝他一个接着一个地丢弃行囊,直到剩下最后一个行囊。问:他留下的最后一个行囊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论认识到: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做到珍爱、呵护生命,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小组合作讨论的调控策略

一旦学生进入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很多教师确实像蝴蝶般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正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此类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

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扮演好顾问和参谋的角色。因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讨论时间。足够的讨论时间是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保证。如果讨论的时间过少,交流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便不能充分地展开;相反,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到后来小组讨论会演变为“闲谈”,讨论的效益大打折扣。可见,讨论时间如果分配不合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善于调控讨论节奏。热烈活泼的讨论气氛是课堂讨论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创新,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不同环节,善于调控讨论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五、讨论反馈与评价的策略

对小组讨论活动的反馈要遵循“自我参照”的原则,即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感受和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我不明白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同意或者不同意某种看法”……通过对小组讨论活动评价能激发学生思考、表达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和积极参与竞争的信心。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对小组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看小组成员自学情况如何?看小组成员听课状态如何?看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如何?看小组展示如何?有无创新或亮点之处?对每一讨论小组进行等级评价,并当堂在班上公布。教师的评价必须做到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教师还有必要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情况予以适当总结,使学生在以后的讨论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防止“一刀切”、简单化。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福春,江泽龙.互动:高效课堂的制高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