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始于灾前 重于灾中 延于灾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始于灾前 重于灾中 延于灾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月23日,在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本刊与某网络媒体共同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就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工作以及灾难医学如何在紧急救援乃至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灾中医疗救援的重点

问:刘院长,四川雅安地震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灾害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您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曾任上海医疗救援队队长奔赴四川展开救援,请你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好吗?

答:好的。我当时作为上海医疗队的队长受命带领一支由70人组成的上海医疗救援队紧急赴汶川开展救援。应当说,当时地震的破坏性更大,涉及范围更广,伤亡人数更多,而且在更加恶劣的条件下开展救援。

灾害救援的总体部署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从汶川地震取得的经验。这次的救援工作就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要求各部门、各方面统一调度,合理调配医疗救治人员进入灾区,而不是大家无序地一拥而上。特别是社会的志愿人员,如果在缺乏指挥和调配的情况下进入,不但可能堵塞交通,而且进去后也可能会无事可做。所以既要提倡献爱心,也要规范大家的行为。

其次,从现场搜救伤员到分批转运到各地继续救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检伤分类,分级护送”,这次也做得比较好。

第三,调配好生活资料也很重要,从报道来看这次也比较成功。我们在汶川的经验是,老百姓只要能解决吃、住问题,看到有人来救,民心就稳。在汶川地震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发生过有的地方物资堆积如山,有的地方却严重缺乏的情况。

问:如您所说,这次各种媒体发挥了沟通信息的良好作用。但是到了救灾的中期,医疗救援工作就成为重点,它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我们说,灾难医疗救治,“重在灾中”。在灾难中期,重点当然是伤员救治,其中最重要的是现场抢救伤员。而我们参加汶川地震现场抢救伤员中深刻体会到,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与医院里的急诊抢救区别巨大,伤情的复杂性使灾难现场救治打破内、外、妇、儿的院内分科,救治方式更复杂。

记得五年前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个例子,一个叫陈坚的灾民被压埋了大半个身子但一直活着,在终于被解救出来之后,大家都欢呼雀跃,但是他很快就死亡了。从医学上讲,死亡直接原因就是被压肢体或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引起低血容量休克、高钾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毒素快速入血等。实际上,在他从废墟里被扒出来之前就应当实施医学抢救。这虽是个案,但类似的教训在灾难现场远不只这一例。

传统大医院专科医生习惯于护士分诊、病人排队医疗模式,而灾难现场则囿于电力、检诊设备、治疗条件及恶劣环境的限制,即使是知名专家也很难在灾难现场开展专项救治,表现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外,临场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基本的检伤分类技术,也就是哪些必须马上转院治疗,哪些必须马上作现场初步处置,哪些则可以暂不处理。但我们往往是根据表象确定转运伤员,谁叫的声音大,就先转运谁,而真正的重伤员却可能是那些没有声响者。在创伤医生缺乏、卫生条件简陋和医疗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盲目截肢、盲目穿刺、盲目插管等,高致残率及高感染率就会为后期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另外,在灾难医学救援中,应当实施四维的立体救援方案。所谓四维,一维就是点对点的,把伤员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救援;二维就是在一定平面区域内安排多位伤员的救治;三维就是在交通受阻时,将伤员用直升飞机运送到医院救治;四维是争分夺秒,争取时间,因为即使伤员到了医院,如果伤情复杂,现场医生难以解决,就需要专家通过即时的远程视频会诊来判断和指导。

这就表明,灾中的抢救也需要我们在灾前就制定应急方案,配备必要的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演练,才能在现场抢救时高效、有序地发挥作用。

灾后医疗救援仍应延续

问:目前,大规模的搜救工作即将告一段落,而大部分受灾民众已逐步被临时安置,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救援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入呢?

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灾难医疗救援要“延于灾后”。这时要做的工作同样十分繁重。

首先,灾民虽然暂时安全,但仍面临各种次生灾害,包括身体的疾患和心理障碍,这就需要专家和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疏导和抚慰,而且要延续很长时间。

其次是灾区的防疫防病工作。过去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为当地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由于垃圾难以及时处置,包括动物和遇难者的尸体腐烂,蚊蝇极易孳生繁殖,过渡期灾民生活条件差,再加上灾民经受灾难打击,抵抗力普遍下降,很容易罹患各种

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要抓紧环境整治,大面积消杀蚊蝇等害虫,不留死角。但也要防止过度消杀,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就发生多次喷洒杀虫剂、消毒剂,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二要宣传饮食卫生,食品煮熟水要烧开,严格防范因误食受污染的水和食品发生疾病。三要妥善掩埋动物和家禽尸体,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生活环境。四要妥善安排灾民如厕,做好人类和家畜粪便集中处理,远离水源。五要防止灾民和救援人员受虫叮蚊咬。

在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在当时药品缺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的中草药资源,比如枇杷叶、鱼腥草和板蓝根等,采集后用大锅熬制,分发给灾民服用或清洗皮肤,防病治病,或防止虫叮蚊咬,取得了很好效果。

再次,目前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加上灾区多雨,生活条件又比较差,灾区医疗救援要做好卫生宣传,请受灾民众一要努力调适好心理情绪以提高自身抵抗力;二要尽量注意保暖;三要保持住处的干燥通风;四要多喝开水以及中草药汤剂,防病防疫。

最后,救援者本身,包括现场救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也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伤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添乱。这里,一要在进入灾区前带齐个人用品和装备;二要在救援进入非高潮期间适当安排轮换休息;三要保障他们的营养摄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救援人员进入灾区后目睹震灾惨状,本身也需要心理辅导和抚慰,必要时应当及时进行人员轮换,避免发生心理问题。

灾前准备工作重在未雨绸缪

问:感谢刘院长详尽地介绍了地震灾中和灾后医疗救援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要点。据我们所知,我国的灾难医学已经比较成熟,有所谓“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的理论和原则,俗话说未雨绸缪,现在我们能否回过头来讨论一下灾前我们应当做哪些工作。

答:好的。灾前的工作大体包括建立指挥体系,完善灾难响应体制,储备救灾物资,组建专业救灾队伍以及进行广泛的救灾、防灾知识的传播等各方面。我重点讲一下专业救灾队伍的组建问题,也会涉及到其他的

方面。

雅安地震消息传来后,我们上海东方医院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就集合了应急救援队员和设备,随时准备奔赴地震灾区。这是因为,我们承担了上海乃至国家的卫生紧急救援任务,我们这支救援队共有40名成员,由医疗、医技、医护及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年纪轻,业务能力强,曾接受国家的封闭式训练,平时也针对不同灾难,每周进行不同科目严格的专业训练。这支队伍的装备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比较先进,共有5台(马上要增加到9台)进口紧急救援车辆,可以在现场进行各种医疗救治,配备了大型破拆设备(在专业救援队未到达前可以先期开展救援)以及先进的搜救设备。

实际上,我们救援队在灾前就做好了各种应急救援的准备,以应付将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各种救援

工作。

首先是通讯方面的准备,因为就像汶川和这次雅安地震一样,灾区通讯很可能中断,无法与后方联系,救援队内的联系都可以利用我们救援队配备的卫星通讯系统,随时可以保证与各方的远程联系畅通。同时,在我们的救援车上还能进行上面说过的远程专家会诊。

第二是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我们做到在无电无水无后援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发电、过滤饮用水以及烹饪等,甚至可供洗澡,保证全体队员在野外生存10天到两周。

第三是医疗设备和药物方面的准备。我们不但可以即刻进行紧急手术,监护车可以同时容纳4位病人,既可在转移过程中实施监护,也能建立现场监护室。创伤救治所需的药物以及血浆代用品等和设备样样齐全。

最后是救援队个人的装备和物资准备,比如自我保护装备以及睡袋等物品,保证支持他们生存10天到

两周。

这些准备,使我们的救援队不仅能在地震等大型野外灾难中发挥作用,在我们城市里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灾难中同样能应付裕如。

同时,应当说,向广大群众进一步普及灾难预防和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也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各媒体也能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由我们撰写脚本,由漫画行业高手绘制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也会在今年5·12之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用漫画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目前人民网、健康报已向出版社发出邀请,希望能将此套丛书上传以供国内读者免费下载收看。

灾难医学的“三七理念”

问:我们知道,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提出了一整套灾难医学工作方法,刘院长能稍加介绍吗?

答:我们提出的灾难医学工作方法,即“三七理念”: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处置、七分预防;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他救、七分自救。其中最后一条,现在已经广为人知。而且我认为,平时多一个人知道,关键时候就能多一个人活命。我曾看过一份资料,1923年关东地震后,80余年间日本发生过几十次7级以上地震,损失逐渐减少,与全民自救培训知识直接相关。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灾害发生后,往往居民首先开始自救,然后是邻里社区共救,最后才是政府施行“公救”。这在我们总结灾难医学工作方法时,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