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团队研究性学习视野下高校教学模式变革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团队研究性学习视野下高校教学模式变革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理念的民主化以及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人文地理学课程结构的独特性可以作为高校进行团队研究性教学的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更好地指导高校进行教学范式的变革。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质量,但是,教师、教学条件和评价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因此,也需要我们注意。

[关键词]团队研究性学习 教学范式 人文地理学 实践与反思

[作者简介]李茂林(1974- ),男,湖南新宁人,凯里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教学与研究。(贵州 凯里 55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凯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校团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研究”的终期成果。(项目编号:JG2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05-02

一、理论维度:团队研究性学习概观

团队合作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称为是“教育创新历史上最成功的故事之一”。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来源于组织学,组织学认为当人们在现有书本中无法解决某类问题时,可以通过组织内成员合作探究和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育学领域通常将团队研究性学习界定为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学习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团队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并且根据这些基本要素来组建相应的学习团队。团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社会现象,通过团队资源共享、共同探究以及合作调查等方式商议和达成问题解决方案,形成最后的课题结论。团队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纯粹的学生团队自学过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只不过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导者”退隐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来制定相应的研究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团队组合与合作分工,对团队制定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案、数据筛选等环节进行及时的指导、审核,对团队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报告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团队研究性学习将原来个体化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团队化的学习模式,将原来单一性的知识获取目标转变为课程学习、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以及科学精神等多重性的学习目标;同时将个体化的考核方式向团队化的互评与自评模式转变,既达到了互相取长补短的效果,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过程评价。因此,有教育学家认为,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权威的神话,而且将学生本身以及学生集体作为知识来源的重要补充,是教育民主化的一种表现。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所蕴涵的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但重新定位了教学双方的地位,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还使大学的教学在教与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两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因此,世界发达国家无不将研究性教学作为大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创新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新时期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与途径。

二、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解读:以人文地理学为例

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化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智慧地把握其原则、策略以及其限度,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性与个性化特征才很难让教师准确把握其各种要素。个案或者示例的方法可以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个教学模式提供诸多的参考。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关注人与地理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它在高校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文地理学课程内容有知识点杂乱零散、知识点的逻辑性不强、理论性较弱的特点。在授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方式,该课程显得非常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考前背、考后忘,考试能得高分却无法高效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尝试以人文地理学为依托,开展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范式变革。

确立主题是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最首要和最为关键的步骤。我国的人文地理学起步比较晚,加上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人文地理学在发端期就着重引用西方和前苏联的理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且各分支学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部分师范高校已经形成了由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所构建的人文地理教学体系。可惜的是,在当前的21世纪及“十五”规划人文地理学教材中,仍然沿袭“总”“分”并重的编排方式,使得讲授内容与后续的相应的部门人文地理严重重复。针对此问题,笔者在平衡学习者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以下6个研究主题:(1)近代人文地理学有哪些流派;(2)当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古今中外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是什么;(5)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历史演变与地理环境存在哪些联系;(6)当前世界和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特点、危害和解决办法是什么。

第二步是学生查看研究主题后,根据选题的范围、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能力,收集相关资料,自行提出子课题。子课题既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还可以是别人研究过的,但是要有所创新。在研究主题和一系列的子课题确定之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子课题,并将选择相同或内容相近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指向以及男女比例等,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并且同组内的学生尽量来自不同生源地,每个团队规模在八人左右,通过推荐和自荐的方式确定各个团队的组长。

第三步是基于团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即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范式。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两个阶段,教师只需通过陈述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布状况,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苗族的饮食和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宗教地理一章中,教师简要地讲述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分布等基本地理事实后,提出巴以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由于地理科学是关于空间人地关系的科学,其时间性和空间性都很强,通过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学生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了解更多人文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既活泼又有秩序,既热烈又有中心。学生思考得深刻,讨论得透彻,争论得明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