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政教育难题与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政教育难题与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便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载体主要是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通过教育者(教师)对受教育者(学生)的教授,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笔者曾对我省某民办高校做了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需求的调查,6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重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然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不高。关于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该校学生选择“过于抽象与空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实际生活帮助不大”,“枯燥无味”、“不实用”等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但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中的集中体现,是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实践机会的增多和社会阅历、知识技能的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在各种思想潮流面前,多数学生都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体现了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的成熟性。然而,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信念的迷茫。大学生整体上来说表现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淡漠和模糊。

(三)价值取向能从现实出发,但过分注重自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人生的态度、价值判断和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学生中长期进行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服从集体,一切以多数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是引导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能从现实出发,适应整个社会的需要。然而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正严重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同时,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人格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指导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个体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空话,其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按照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工作模式,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渗透式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再认识,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格教育强调的观察学习方法,强调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国际教育目标正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方面演进,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学会做人”,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凸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是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做到教育目标现实化,避免理想化;教育内容具体化,避免空洞贫乏,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德与才、知与识、理与情、智与能方面的协调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人格教育强调自我效能,要求建立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为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从方法论上理解,其核心观点是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创造和改善环境的过程,衡量环境的优越与否的标准是环境能否对被教育者的自我学习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人格教育强调显性的灌输式、讨论式教育,同时在其他非道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开展潜移默化的暗示、渗透式教育,二者结合,才能实现人格教育的目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运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向被教育者灌输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但其缺乏灵活性,教育效果不显著,应当借鉴人格教育中对隐性教育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然性、隐蔽性和渗透性,以消除传统灌输教育方式容易导致的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意识障碍,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理论传授等灌输式、讨论式教育方法,和潜移默化的暗示性、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双重作用下,真正实现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并通过行为实践,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素质,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社会的需求,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辅助。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咨询的性质使得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完成咨询工作的同时,能够获得大量的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教育者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其所咨询的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心理问题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为其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解决。

其次,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的功能。心理咨询以其咨询对象的人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小组咨询和个体咨询。其小组咨询是将有着共同问题的人员召集起来开展咨询,可以将其视为个别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心理咨询可以很好地对个别对象进行单独教育。通过个别咨询,将有共同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指导与训练,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思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的功能。

第三,依据情感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情投入”。从心理学的情感理论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忽视学生的心理水平,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心理相容。教育者总是用固定的政治教育模式去教育和衡量学生,当学生思想上出现问题、犯了错误时,采取以自我为主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条鸿沟。由于心理不相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缺乏相应的情感交流,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对象的自觉性、主动性有赖于教育

者的引导。要从“说教者”单一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两者角度和立场,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第四,将心理教育的手段溶入“两课”教学中。“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引入心理教育的手段,对提高“两课”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情绪的合理宣泄,融洽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观念或所感受到的现实与教育者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产生怀疑、排斥、不相信、甚至反感等倾向,出现情绪紧张、不安、淡漠等反应,如果不理睬学生的情绪反应,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如果长时间受到压抑,既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抵触行为。解决这一局面的最佳途径就是采取心理教育的宣泄法,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看法、感受、怀疑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解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讲解,正面疏导,融洽的课堂气氛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掌握奖励、惩罚的心理作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表扬与奖励、惩罚与批评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激励手段。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条件

1、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他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教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质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的主体只能是学生。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又有赖于教师的主导。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作出相应地调整改革,既符合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语,引起共鸣,才能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以理论的魅力吸引学生。此外,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理论,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显得更重要。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这样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是学生愿意与他交流、谈心的,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实现这一目的,当务之急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