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孔低渗油藏油气水层快速评价方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孔低渗油藏油气水层快速评价方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开发低孔低渗油藏正逐渐成为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评价低孔低渗油藏油气水层的方法,并以我国鄂尔多斯盆地镇径油田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地质录井;油藏;油气水层;快速评价

我国鄂尔多斯盆地镇径油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其具有如下主要油层特征:孔隙度小;渗透率较低;油层富含底水;电阻率普遍较低。这些不利条件不仅使得测井工作无法进行,而且也让录井存在油气显示定级不准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完井方案确定以及测试选层。因此,本文对如阐述了如何快速评价低孔低渗油藏油气水层的方法,以期为完井方案和测试选层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一、评价参数的确定

该快速评价方法是从储集层含油丰度和物性两方面对储集层进行评价。储集层物性的优劣在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油气层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准确评价油气层有必要引入部分相关测井资料,通过分析并从中筛选出如下代表物性的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密度;电阻率。一般而言,储集层电阻率和物性无关,镇径油田延长组电阻率很大程度上受岩性影响。尤其是长7段、长8段油组由于储集层砂岩基质中灰质含量高,胶结致密,导致电阻率升高。在此情次下,电阻率高说明岩性致密、渗透率低,从侧面反映了储集层物性较差。代表含油丰度的参数有电阻率私含油饱和度,密度和岩石孔隙度息息相关,密度越小孔隙度越大,密度越大孔隙度越小。镇径油田油层电阻率普遍较低且受岩性影响较大,储集层电阻率受岩性影响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为更客观地评价储集层的油气特征,引入电阻率增大率来代替绝对电阻率评价油气层(电阻率增大率即为储集层电阻率与盖层电阻率的比值)。

1.1 含油丰度

含油丰度GZ是储集层含油饱满程度的综合体现。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可知,GZ与地质综合评价参数G、电阻率比值和含油饱和度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

GZ=G+电阻率比值×15+含油饱和度×10

1.2 储集层物性

储集层物性W由钻时比值、孔隙度、渗透率和密度综合归纳得出。储集层物性是评价储集层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储集层物性较好时储集层的优劣只和含油丰度有关,可简单地认为当孔隙度大于1500且渗透率大于2mD时,储集层优劣与物性无关。储集层物性W可简单的理解为钻时比值、孔隙度、渗透率、密度和电阻率各计算分量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钻时比值分量=钻时比值

②孔隙度分量=孔隙度取值-15×10(最大值为10)

③渗透率分量=渗透率取值-2×40(最大值为40)

④密度和电阻率分量=(2.5÷密度取值)×(30÷电阻率取值)×40

二、综合评价油层图板

以GZ为横轴,W为纵轴绘制二维图板,把镇径油田40口井数据投影在图板上。按同类井富集区域在二维图板上把储集层划分为五个区:油层与油水同层;低产油层;高含水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由下图一可知:油层与油水同层共21层,只有2层成图在n区(高含水油水同层区),其余均成图在工区,说明符合率高;高含水油水同层4层全部落在高含水油水同层区;低产油层2层均成图在低产油层区,符合率100%;水层10层,其中8层成图在水层区,1层成图在干层区,1层成图在高含水油水同层区,符合率为80%;干层3层,2层成图在干层区,1层成图在水层区。整体统计分析40层,其中5层未落在它的评价区内,整体符合率为87.75%。如果把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高含水油水同层划分为产层,水层和干层划分为非产层,则只有1层判断不符,符合率为97.7%,表明该评价结论非常准确。

三、应用实例

以镇径油田的HHA井、ZJA井、SKA井和SKB井等四口开发井为例,其综合评价参数见下表一所示,综合评价结果见下表二所示。将表二中各井的GZ值和W值投影在油气水层综合评价图板上,其中SKA井投影在高含水油水同层区,SKB井投影在油层与油水同层区,ZJA井投影在水层区,HHA井投影在干层区,具体见下图二所示。录井评价与测试结果相符,表明评价结论准确可靠,有效解决了镇径油田常规录井评价低孔、低渗油层难的问题。(见表一、表二、图二)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镇径油田低孔低渗油藏的分析研究,建立了该类油气层评价和解释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解释评价符合率,最终解决了低孔低渗油藏油气层解释评价这一技术难题。该方法在现场就能快速对油气层作出半定量化评价,为完井方案的确定、测试选层和早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百全,黄华梁,李玉华,黄启奎. 低渗透储层特征参数研究与应用[J]. 天然气工业, 2001,(02) .

[2]何庆,韩学彬,吴建东,李冬平. 低孔低渗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10) .

[3]杨思通,孙建孟,马建海,郇光辉. 低孔低渗储层测录井资料油气识别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