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分析了当代大学教育体系缺乏创新性的原因,并分别从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与高校教育部门的职能管理方面探究了培养与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主动教学

作者简介:沙超(1983-),男,回族,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03)张悦(198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助教。(江苏 南京 21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改项目“计算机学院物联网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研究”、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TDJG00412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26-02

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1]然而当前,“重书本、轻实践”已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2]钱学森先生曾不止一次谈到:“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这种模式说到底就是创新实践。”[3]

一、当代大学教学体系缺乏创新性的原因

1.忽视课程教学工作,无法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我国高校综合科研能力竞争的越发激烈,部分高校教师不再重视教学,而将重心转移到个人科研工作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未能变“任务式教学”为“主动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缺少互动性的课堂讲授为主,课后几乎不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教学内容无法与适应时展

我国的大学教学授课内容无法跟上当今时代的技术发展步伐。[1,4]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2012年安卓、IOS等嵌入式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教材中对此却鲜有提及。教材更新频率较低,教学大纲更新周期长,教学内容长期变化不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往往缺乏将新鲜事物融入教学过程的意识,教学形式与内容过于陈旧。

3.大学生对创新实践缺乏热情

中高考与升学压力的有增无减使得“填鸭式教学”仍普遍存在。从该类教育体制中进入大学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实践的热情。[5]大学学习对他们而言仅仅是再读四年书而已。此外,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越来越大的就业或考研压力,大部分大学生也无暇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校园中比拼的仍是“学习成绩”。

二、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课堂教学需首先在内容上推陈出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层面。以“编译原理”课程为例,学生对此课程的普遍反映是较为枯燥,无法提起兴趣,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但若在教学中能结合微软的自动线程编译器技术、Intel的编译器优化技术等最新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实例,将能有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当然,这要求高校教师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同时能够及时、敏锐地捕获、学习最新的技术成果,对其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变教学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独立创新意识的另一有效途径。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形式无外乎讲授、板书、投影、多媒体音视频等几种。这些方式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互动性和启发性不够。为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完全可采用半脱离书本的“全接触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引导和专题讨论为主线引出教学内容。

2.重视课后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教师应尽可能布置和课程相关的创造型、研究型课题,不提供或少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搜寻相关文献、已有案例等形成创新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对于概念性与记忆性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以理解的形式记忆,而非强记。例如,我校已经开始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后作业进行改革,以“网络在线编程”和“上机演示”等形式取代了传统的“纸上编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课余的指导性作用

不少高校教师还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而大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让他们参与到这些科研项目中不仅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项目的有效开展。如我校某教师2009年起让大二本科生参与研究课题,使得该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充分体现。该生在本科阶段共9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在我校本科生中名列前茅。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该教师的科研项目也顺利完成。

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竞赛在大学生中发现具备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好苗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我校每年都开展针对本科生的STITP(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立项工作,平均立项数量100项/年,学生参与度超过20%,指导教师通过STITP的形式使大学本科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使他们得到实战机会。

以上三个方面解决方案的相互关联如图1所示。

三、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需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的支持

1.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缺乏,与高校教学模式陈旧、教学任务安排不合理等不无关系。[5]为此,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应以“稳”和“新”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模式、大纲和任务进行必要改进,在不影响知识点覆盖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践环节与讨论环节的学时数。同时,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和启发式教学。[6]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训机会

高校教育职能部门应大力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努力促成教师指导下的创新实践训练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实训基地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创新机会。例如,我校每年举办的“华为杯”校园程序设计大赛、“中兴通讯杯”大学生科技节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协办者包括华为、中兴、移动、联通等知名企业,涉及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学科,学生参与度超过60%,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效果。

3.加强创新实践考核

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实践,高校可对大学生评优评奖机制进行适当改革,如增加实践创新能力在评优评奖中的考核比重,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评价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执行力。我校在本科生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已明确定义了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的加分分值、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得发明专利的折算分值等,大大提升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三个方面解决方案的相互关联如图2所示。

四、结论

受到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长期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还是高校教师都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可行条件,为培养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2]董卓宁,段海滨,张江.大学生基础性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导报,2012,30(33):11.

[3]张西良,李伯全,潘海彬.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95-99.

[4]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6-11.

[5]崔智林.从系统工程视野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66-67.

[6]高翔.构建“闭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