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新课程理想的设计与现实的教学状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与矛盾,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次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更新观念、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数学;教学;新课改;对策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教师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只有教师角色全方位的更新了,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

(一)教师应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的作用,不再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在开发校本教育资源上下工夫,锻炼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课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合格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倡导者。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去做。

1. 教师要努力当好学生自学成才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做人的引导者。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我为中心,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

3.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要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使之产生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把问题解决掉。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刻意设计什么花样,而是要直接切入教材实质性的内容,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同时,通过说话交流、师生互动等具体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从而达到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整个学习内容、目的、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告知于学生,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性学习。以老师为主导,设计合乎实际的、让学生感到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与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出和谐氛围,频繁、随时随地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和指导,与学生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民主氛围。

第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时候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尽管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却会给学生的一生留下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

二、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十条:即课程的基础性;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双基认识的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理念的具体化,就是教学要求的准确把握问题。

有一种教学观点叫做“一步到位”。显然,这种做法与课程标准按照模块化设置、螺旋上升地安排教学内容的理念不吻合。应当说,“螺旋”到底应该有多大,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内容安排来说,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要求,一定是会导致数学教学的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地说教学内容增大了,我们还是应该想一想:除了教科书的原因外,是否还有对于熟悉的教学内容,仍然想按照以往大纲的要求来做的?所以,把握好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贯彻个性差异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是顺利进行教材实验的一个基本条件。

三、正确处理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

初高中衔接问题历来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的问题,但由于课程改革,这种问题现在显得更加突出了, 我们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它们的衔接。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做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须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

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 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差距。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其中有的内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要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尚志,张思明. 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冯光庭. 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 喻平. 走进高中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