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话瓷枕之古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话瓷枕之古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定窑孩儿枕,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北宋时期的定窑窑场里,有一对夫妻同为烧窑能手,虽生活幸福,却久无子嗣。一次,夫妻二人选用上好的瓷土,描摹出一个小孩的模样,精心烧制出一只漂亮的瓷枕。这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它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过了半年,妻子竟然真的怀孕了。这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认为是孩儿枕起到了作用。依照民间习俗,他们让这孩儿枕享受家中长子的待遇。

定窑孩儿枕,从整体上看如孩儿伏卧于床榻状,以孩儿背做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显得神形兼备、富有情趣,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能力,还透射出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枕中的儿童面部天庭饱满、双耳肥大,是传统观念上的富贵福相,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样的儿童象征着吉祥如意,能够降福驱灾。精美的孩儿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吉祥之物。

留存于世的古人称颂瓷枕的诗篇比比皆是。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当年乾隆皇帝非常钟爱定窑孩儿枕,有一年夏季,他偶然得到一件,使用后雅兴大发,题诗一首:“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可见这瓷枕是非常清凉,在夏天时使用极为舒适,所以不仅是老百姓,就连皇帝也爱不释手。瓷枕的枕面有一层瓷釉,夏天枕于其上肯定是冰凉,睡起来当然凉快。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正说明了古人对瓷枕的厚爱。

枕头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陈风・泽吸》中便有“辗转伏枕”的句子。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是瓷枕,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

起源于隋代的瓷枕,最初不是作为一种日用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在隋代墓葬中出土有青瓷、白瓷、绞釉、釉下彩绘等类别,都是殉葬的冥枕。

唐代瓷枕开始大量生产,并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寝具。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大江南北,造型非常丰富。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鸡心、椭圆等诸多形式,还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以及建筑形状的,设计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

明清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千余年前宋人生产的瓷枕仍然称得上是美不胜收,如北宋瓷枕之上,绘一鹭鸶置身芦苇之中,双腿岔开,回首相望,用笔寥寥,却一派生机;如有一枕上,一孩童持竿垂钓,神情专注,几条小鱼欲咬欲溜,意趣盎然……这些图案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宋代时,瓷枕是生活用器,多数为平民百姓所用,瓷枕中便透着一股市井气,这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人的情趣。宋人图安逸,不尚浮华。两只鹌鹑,一行飞雁,顽童蹴鞠,赶鸭捉鸟,无不流露出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

宋代的瓷枕上却大量书写词曲,如在一个出土的宋代瓷枕上写着:“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可见宋人看破红尘,于是,大宋江山就成全了徽宗赵佶这位国政庸碌无为、艺术却颇有造诣的悲情皇帝。

枕头与人关系密切,要睡觉难免先看一眼枕头。宋代的工匠们就利用了这睡前一眼,在枕面上写上“众中少语,无事早归”、“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从这些格言也可以看出,瓷枕在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收藏古瓷枕可按时代或分类收藏。按时代收藏可分唐、宋、元、明、清时期,按自己的爱好,研究对象,形成时代系列收藏。分类收藏,按窑口分为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等。按品种分为三彩、刻花、画花,分白、绿、黑釉等。按装饰内容分人物类如:仕女、娃娃、寿星;动物类如:虎、凤、鸳鸯、龟、狮等;花卉枕如牡丹、、缠枝花、莲花等。

瓷枕作为我国民间古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随着古瓷器价格的整体上升,造型、纹饰较好的瓷枕价格都在万元之上。瓷枕的收藏价值正被逐渐看好,因瓷枕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在许多方面是其他的瓷器所不能取代的。瓷枕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存在着潜在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