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型音乐调查理念下民间戏班中的艺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型音乐调查理念下民间戏班中的艺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民间戏班中的艺人是构成民间戏班的第一要素,艺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民间戏班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以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中的微型音乐调查理念为出发点,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艺人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论证艺人在民间戏班中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探究特定区域内某一音乐事象的关键切入点。

关键词:民间戏班;艺人;通剧;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030-02

一、弁言

微型音乐调查是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的类型之一,其主要面对的调查对象“往往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广阔音乐事象构成面上的一个‘点’”,这就意味着在微型音乐调查理念下,民间戏班中的艺人无疑成为这个至关重要的“点”。 一个可以正常运作的民间戏班,是具有一定主观意识和较强能动性的群体,而组成戏班的每一位艺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点”。作为构成戏班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第一要素,艺人们组成了戏班,通过各自的表演功底、唱念技艺、舞台驾驭能力等等实现“戏”的直观呈现。戏班中每位艺人的本质特征、主要任务皆有不相同,他们在特定的剧目中扮演各自相应的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龙套,都是通过自身的直接表演向观众演述故事、表情达意。因此,艺人是戏班的根本,是戏班的魂,是在对民间戏班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立足之处。

目前可见的关于民间音乐艺人的成果形式和内容较为多样,各类著作、报刊、广播电视、数字网络等媒体中皆有出现。至于专业学术领域中,则多为针对某一民间音乐品种中的个别艺人进行直接访谈或间接观察的。纵观其中,涉及对民间戏班艺人的研究较少,而以某一艺人作为个案专题研究则更少。但作为民间戏班来说,艺人为其根本,故笔者借此文尝试从微型音乐调查的理念出发,以南通通剧艺人严淑娟为个案展开一次初步的尝试性研究,以期探寻艺人对于民间戏班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个案分析

对于民间戏班艺人个案研究的选取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或代表性,“既代表自己”也代表该区域范围内该剧种所有艺人“整体形象的化身”。故此,笔者通过近几年多次的实地调查,结合演出现场的群众反响、剧团其他成员的评价,以及直接的面对面访谈等途径,对多个剧团的几十位艺人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江苏省南通市民文通剧团的严淑娟为个案研究对象。

(一)从艺经历

艺人严淑娟,女,人称二候、严二,70年代出生,初中学历。16岁那年严淑娟进入当时的南通四安乡通剧队,师从上僮子的魏云师傅,从唱腔学起,从“站班” 做起,逐渐在演出中扮演各类小角色,如帝王身边的侍女、官家的丫头、酒肆中的跑堂甚至年少小孩等等。如今的严淑娟是南通民文通剧团里的一名全职艺人,扮演花旦、老旦、彩旦等各类旦角或按剧团安排客串其他配角。

在笔者与其进行的面对面访谈中得知,严淑娟的从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笔者深入考察,当年严淑娟所在的四安乡通剧队成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南通地区颇有名气,团中艺人多大二三十人,属规模较大的通剧剧团编制。而后随着四安乡通剧队的解散,严淑娟与其他若干团员一起在如皋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流行小班子”生涯。就这样到了严淑娟21岁时,她在相识姐妹的劝导下放弃了一度喜爱的通剧,南下到深圳进入服装厂工作。一晃就到了25岁。虽离开通剧这一行多年,但严淑娟的心中一直葆有着那份对通剧的热爱和眷恋。因此,当她得知南通的夏泉成立了通剧团时,她毅然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南通加入剧团,一演就是十几年。光阴如梭,由于团长夏泉身体出现病痛,没有能力再操办该剧团,严淑娟无奈与其他团员一起转入了南通市民文通剧团,一直演出至今。

笔者在六七年的的实地调查以及与多个通剧剧团艺人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多数通剧艺人都与严淑娟有着类似的从艺经历。由于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艺人们往往会辗转于多个剧团中,由此也体现了南通通剧团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稳定性,这也是地方小戏剧团生存与艺人发展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方式

如上文中笔者所述,严淑娟16岁起初进通剧剧团,开始跟随剧团艺人学习通剧。据其回忆,当时的学习没有过多的系统性,概括来讲就是在演出中巩固学习成果,在学习中培养演出能力。一般是以师傅的口头说、唱讲授和身段比划为主要形式,师傅唱一段严淑娟学唱一段;师傅配合演唱做动作,严淑娟依照模仿。由此可见,南通通剧的传承也是采用的“口传身授”之模式,这与中国民间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一致,也是人类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外,由于通剧在表演过程中使用的是南通当地的方言,因此通剧的传承也必须建立在南通方言这一母语基础上。从民间音乐特有的地方色彩角度来看,说、唱语言的地方性以及表演中土语、乡音的使用,往往是地方戏曲最具特色之处。也正因此,才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方言与相适应的唱腔曲调结合,形成各个地方戏曲之间最大的差异。

(三)演出情况

严淑娟所在的民文通剧团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因此每年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演出到五月底进入休息阶段,到农历七月下旬再重新开始,直至11月下旬结束并休息,待来年。其实据笔者考察,对于南通的通剧团来说,普遍在春季与秋季的演出场次较多,算是旺季。由于通剧的演出几乎都是室外空旷场地塔台表演,所以对于天气也有一定的要求,盛夏过热、严冬过冷,都不适合演出,因此在农历六月以及腊月剧团处于淡季状态,基本少有演出。通剧的演出一场大约三小时左右,演完一个剧目。一般天气寒冷时多为上午、下午各一场,而天气暖和时下午、晚上各一场。如此,严淑娟每年大概有七八个月在南通各地演出,平均每年两百至三百场。

据访谈中严淑娟透露以及笔者实地观看,该剧团常演的剧目多为通剧的传统剧目,如《王清明合同记》、《陈英卖水》、《刘全进瓜》、《李兆廷退婚》等,也有个别移植其它剧种的剧目,如《珍珠塔》、《分裙记》等等。这些剧目绝大多数是以封建社会下妇女命运为线索,故事通常悲戚、多舛,但往往是“大团圆”式的完满结局,观众在感受通剧高亢唱腔及精彩剧情的同时,也从戏剧中体会到了悲喜交加、苦乐交错的人世情愫,符合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特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

三、结语

南通通剧已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在各级政府、各类媒体的宣传下,引起越来越多业余爱好者与专业学术领域的关注,不少关于通剧历史、现状以及音乐形态的研究日新月异,但将视角投射在艺人身上的则极少,这也是对于研究南通通剧者们应该加深关注的焦点。没有艺人就没有戏班;没有戏班,谈何剧种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艺人作为民间戏班的直接构成要素具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思维想法、生存状态以及个人发展都会受到内在主观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这也是社会音乐活动中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03).

[2]板俊荣,伍国栋.区域音乐文化的主题——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8).

[3]傅谨.戏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

[4]欧阳启明,欧阳中石.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4).

[5]王洁.南通僮子祭仪中的戏曲音乐因素[J].北京:中国音乐,2007(01).

作者简介:

王洁(1982-),女,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研究方向硕士,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