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缝制“过冬棉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开融资之“结”
《决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过冬论”,并且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名为《冬天的使命》的电子邮件,引起全国一片哗然。同时,各地中小企业主不约而同地发出提前准备“过冬的棉衣”的呼声。中小企业“入冬”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者关注的共同话题。其中,浙江、广东两省反映最为激烈。那么,整体状况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关注?
张国云:2008年初以来,我国占企业数99%的4200多万个中小企业的“严冬”悄然来临,中小企业正遭遇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大的挑战。以浙江为例,浙江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2%,占工业总产值84.9%,占税收的86%。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好了中小企业发展,就抓住了浙江经济的基础;抓住了中小企业素质的提升,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浙江经济素质的提升。所以,中小企业的好坏,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刘品安:广东的经济总量中将近45%的产出是来自中小企业,也就是说广东经济的将近一半是来自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广东的发展,中小企业如果不发展,那么广东就会停滞不前。从广东来看,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可能有三个30%: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将近30%;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比以前提高了30%,还有一个就是广东省每年就有30%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所以这三个30%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决策》:在中小企业遭遇的困境中,资金链从来都是问题的焦点。浙江省相关部门前不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做过一次调查,从中可以发现哪些方面的问题?
吴家曦: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国际性难题。随着2007年底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小企业信贷供给问题进一步凸显。浙江省工行今年1―4月新增小企业贷款13亿元,同比减少85亿元。另据余杭农村合作银行反映,该行2007年度贷款增量为20亿,2008年贷款增量缩减为17亿元。但是经对其贷款客户调查,新增贷款需求达33亿元,资金需求缺口高达16亿元。在调研中,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就表示:“目前流动资金不缺,但市场竞争激烈,不搞技改等死,搞了技改,没有银行的中长期贷款,等于找死。”
《决策》:融资难的原因是什么?政府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刘品安:中小企业的贷款,历来是比较难的,这种难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不愿意贷,还有一个是企业自身的信用度也是有一些问题的,这就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共识:怎样让具有潜力的企业贷到款,同时又能让银行的贷款不出现呆账和死账,政府应该起到一个调解指引和协调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应该充当协调员,并在法律纠纷方面起到一个调解的作用,仲裁的作用。
《决策》:如何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鉴?
吴家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等多个方面。为切实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浙江省于2005年正式启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至今已实施3年。经过3年实践,省、市、县三级联动实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工作机制也已基本形成。3年来,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的激励下,全省列入风险补偿范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合计达258亿元,有近20万家(次)微小企业得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截至2007年底,浙江全省已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06家,担保资金总额达到96.83亿元,已累计担保企业7.3万家,担保笔数15.8万笔,担保总额达1094.59亿元,其中2007年当年担保总额为333.68亿元。
《决策》:去年,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成功发行,为债券捆绑式发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浙江作为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在这个方面将如何作为?
吴家曦:浙江省拥有大批优质中小企业资源,可以积极借鉴深圳和中关村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浙江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试行办法,帮助一批成长性好、经营业绩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的形式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扩大中长期项目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为推动集合发债工作的开展,可以参照北京中关村的做法,由财政对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债券发行成本。
风雨过后见彩虹
《决策》:这次中小企业的危机,主要是发生在浙江、广东等外贸依存度高的地区。面临外贸环境的巨大变化,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吴家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成为当前最难预测、影响中小企业出口最大的因素。浙江省纺织服装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工利润在5%-10%之间,人民币升值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价格竞争优势继续削弱。一些企业超过两个月的订单都不敢接。在调研中,许多中小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一旦突破6.5,将是一个坎,很大一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会被压垮。另外,出口退税政策对浙江中小企业出口影响最大,涉及到75%的出口企业,对服装、家具、鞋类和塑料制品等传统出口商品形成较大冲击,箱包、紧固件、寝具、灯具和工具等商品也受一定影响。
因此,积极改善外贸出口环境,化解企业外贸风险,首先就是要引导企业利用远期结售汇、开展外汇交易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支持出口量大、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家电、工具、不锈钢等行业,通过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分散企业出口风险,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其次还要健全外贸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开展政府部门合作,联合收集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动向等信息,让企业尽早了解。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决策》:融资、外贸等因素终究还是外部因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这次中小企业困境,对产业结构升级,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升级对中小企业发展又会产生哪些作用?
吴家曦:必须看到,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不快、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作为维持低价竞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近期浙江中小企业出现的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
张国云:作为制造大省的浙江,对第二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已是一条绕不过的路。当前中小企业危机,与其说是一次炼狱,不如说是一场洗礼。如何另辟蹊径、苦练内功,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转型,这才是中小企业的出路。虽然这些年浙江已经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浙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消耗的格局没有改变、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没有改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
《决策》:大家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是一个好事。从长远来看,如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张国云:浙江中小企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的转型升级过程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必然带来阵痛。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中小企业“越坎”,就需要加快体制改革,努力优化生产业的发展环境。要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的选择,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同时,要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促进其上水平上规模,加快向大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出口、零部件配套为主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业型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