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时代”中主题报道的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时代”中主题报道的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时代”:宏大叙事的终结者?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并将最终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当信息的受者悄然变身为信息的传者,甚至是信息的者,他将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施受模式,同时对传统媒体所提供信息产品的“大小”“样式”“口感”“视角”“品质”等更为挑剔。以碎片化信息和快速复制转发为特征的微时代,让宏大叙事和大块文章悄然褪色。传统新闻传播由此受到的挑战,显然不仅仅来自于网络、移动等数字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优越性,更来自于对自身传播内容的定制水平能否跟上“口味变刁”的受众。

作为担负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命的主流媒体,要适应“微时代”新媒体的挑战,一方面要主动和新媒体“联姻”,融合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另一方面,要自觉改善新闻宣传特别是主题报道的采编水平和样式,以确保主流媒体的“喉舌”影响力不减,舆论引导方向不偏,受众群体避免大量流失。

“微时代”:主题报道的“微视角”

从“精彩中国”到“经典中国”,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大主题、大篇幅、大气势、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曾经是主题报道的惯用模式,主题先行和全知全能是这一类报道的主要视角。进入“微时代”,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宏大叙事模式的功能。在记录时代巨变和历史风云方面,宏大叙事仍有它不可替代的话语优势,但对于一般性成就报道和典型报道,应该探索更“微小”更亲民的视角――微视角。

试看人民日报社记者米博华等如何报道江西林改的成就。他们来到曾经以“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九个字为基本模式轰动全国的“江西林改第一村”――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开篇用的是探访的视角:看村头苍翠挺拔的红豆杉群和老支书熟悉的面孔,看“林转非”的张罗烧变身农家乐老板,看“非转林”的万里云把红豆杉盆景变成摇钱树,看用600亩林权抵押做了运输业老板的“致富能人”曾志……《长水看林话秀美――“江西林改第一村”见闻》通篇没有从一句成就的概括和经验的总结,也没有对林改政策的图解和阐述。而这些原本全国推广的林改模式全部融进了记者所探访到的鲜活人物身上化为无形,从他们生活方式的细微转变折射出林改政策的春风化雨。一个“探”字就是一个微视角――它巧妙地把《人民日报》的视角化为记者真切细腻的个性化视角,把本是已知的全国经验化为充满悬念和未知的探访之旅。这,就是微视角的魅力。它不仅能表现大主题,而且着墨轻巧,了无痕迹。

“微时代”:主题报道的“微段子”

段子也称“桥段”,指的是让人兴味盎然的情节和故事。新闻报道故事化表达似乎没有异议,但是能不能用“微段子”来表现大主题?

以南昌交通为例,怎一个“堵”字了得。 2011年南昌市的机动车拥有量突破60万辆,每天汽车上牌量超过一百辆……要报道南昌的交通拥堵,还可以罗列出一大堆冷冰冰的数据,也能摆出一系列拥堵的原因和所谓的应对策略。但如此报道,最多换来一声叹息:一个“堵”字太沉重!

换一种心态,来看看南昌市民如何调整心态,“堵”中作乐:在上班早高峰交通流量最为密集之一的青山路口,车辆排着长龙等绿灯,忽然看见密密匝匝的车龙间隙,一个的哥干脆熄了火,悠然自得地伸伸手,弯弯腰,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起了时下流行的健康操――八段锦。这个“淡定哥”,足足做完一小节操才从容地上车起步。

也许是习以为常,也许是管理所致,也许是多了一份理解,总之心态好了,少了火急火燎、心浮气躁,南昌的交通好像变得堵而不乱了。讲讲“微段子”,这个关于城市拥堵的报道就从批评报道变成了正面报道,让人看来还这么轻松诙谐,简直“入口即化”,毫无生硬说教。

“微时代”:主题报道的“微观察”

主题报道特别是城市经济报道很容易像中学生解应用题一样,总忘不了套公式和原理,惟独少了记者独特的观察视角。结果,经济报道总是像又硬又韧的法式长棍面包,不如那入口即化的小布丁受人待见。怎么办?答案很简单,无论是传统媒体独行天下的时代,还是如今的新媒体花枝乱颤、眩人耳目,受众对有着独特观察视角的原创信息总是情有独钟。只有原创、独特、独家的信息和评论,才能构成这个时代的新知和规律性认识。

(作者单位:南昌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