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学为什么能影响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学为什么能影响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吴敬琏教授的文章围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切中时情,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该文引证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来说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是与我们对现代经济学的认识深化分不开的。反面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改革尝试,当时完全缺乏对现代经济学的了解,没有走市场取向的改革道路。正面的例子是1978年以后几次重大的改革推进,都是与对现代经济学的认识深化有关。吴教授列举了他亲身参与的三次重要的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即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1993年的“大连会议”和1994年的“京伦会议”,它们对日后的改革都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基础。我认为,现代经济学之所以对改革有影响,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对改革可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毕竟现代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学问;二是它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特殊国情引发的情况作出较为科学的解析。

有感于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加快,随之对现代经济学的需求增大,吴教授提出了三条建议,用以改善我国经济学科的工作。

第一条建议:加强对现代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吴教授根据他在北京和上海向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的体会,批评了那种追求“前沿”,忽视基础训练的倾向。当然,了解前沿是必要的,但是不打好基础,对前沿理论的理解就不会准确、深刻,甚至会产生误解。什么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呢?它基本上包括大学本科的“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这四门课。“经济学原理”是入门课,讲的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想法、概念和方法,它不用数学模型,强调对现实经济的观察和侧重基于直觉的分析。后三门中级课程是原理课的深化,它们都借助数学和统计学作为工具。那些数学基础好,能看得懂中级经济学中数学的人,也应该学习经济学原理,因为数学推导能力不能替代经济学的直觉和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敏感性。那些已经读了一些经济学专著包括名著的人,也应该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因为这是获得比较全面的、扎实的经济学基本功的一种系统训练。

第二条建议:形成惠风和畅、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和严肃、严谨、严格的学术规范。这是提高我国学术水准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合一便是一种好的学风。一方面要有宽松氛围。经济学界的宽松氛围有赖于学界内外。侵害学术自由可以来自学界之外,比如政府或商界的力量,也可以来自学术界内部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需要学术标准。经济学的学术标准由谁制定?学术水平由谁评判?既不应是政府,也不应是媒体,而应是经济学术界。我理解吴教授提出的“三严”,即“严肃、严谨、严格”的学术规范,就是要求学术界不仅要学术打假和反学术腐败,而且也要反学术浮躁。我不认为经济学的学术标准是指必须用一种格式或体裁做学问,我认为它的本质要求应该是理论分析要讲逻辑,实证分析要有证据。

第三条建议: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背景的经济学家应加强交流和切磋。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背景导致经济学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是很自然的。经济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可以取长补短,使得水平共同提高。在这方面,吴教授本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他既同老、中、青经济学家探讨,也同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切磋。正是在与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背景的经济学家的交流中,他和他的同事们、学生们共同提高。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他和他的课题组都能够根据当时的国情,运用当时的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政策或思路。比如,20世纪80年代时,他运用讲求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为市场经济呐喊;90年代时,他应用关于产权、企业和制度的经济学推动企业改革;进入21世纪,他宣讲关于法治和法律的经济学以把改革推进到更深的层次。

若这三条建议得到经济学界同仁响应,我国经济学界的学术水准将会有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