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技术的调查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技术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贵州省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技术的推广措施。

关键词: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69-02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牛改点从最初的几个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3个,年输配数从几百头到现在的13 000多头。尤其是近5年,国家对“三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加之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不断飙升,养牛业发展的形式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现有的规模养牛场有82家,其中存栏20~100头的有67家,存栏100以上的有13家,400头以上的有2家。5年累计输配母牛65 340头(其中2008年13 176头;2009年13 236头;2010年12 788头;2011年 12 854头;2012年13 286头),年平均输配母牛13 068头。5年累计产杂犊43 798头(其中2008年8 415头;2009年8 713头;2010年8 786头;2011年8 823头;2012年9 061头),年平均产杂犊8 759头。受胎产犊率为67%。每头6月龄的杂犊市场价按5 000元计,5年共创产值21 899万元。每头杂犊比本地牛犊增收约2 500元计,5年共新增纯收益10 949万元。因此,开展牛冻配改良工作,发展肉牛生产是促进黔西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

(1)各级领导重视,加大了品改经费投入。从县到乡镇领导对牛改工作非常重视,如沙井﹑中坪﹑太来﹑钟山﹑锦星等,把牛改输配动员任务分解到乡村干部头上,并纳入年终考核。使牛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县财政每年确保15万元以上的牛改专项经费,使牛改器械物资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换,保证牛冻配改良工作的正常运转。

(2)加大对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养牛﹑增加经济效益的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牛改宣传。如利用乡镇包村干部把优良品种介绍给农户;利用交通沿线书写大幅宣传标语,张贴"好消息"宣传单;利用图片﹑墙刊介绍优良品种和饲养管理知识;利用赶场天牵牛到集市上进行实物对照宣传,对杂交犊进行拍照,照片随身携带宣传等等。争取使牛冻配改良工作家喻户晓。

(3)加强牛改技术培训,提升输精员操作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送输精员到省地培训28人次。近些年县品改站聘请了省地牛改专家对全县牛改输精员进行集中培训75人次,购买了试验牛,采取理论讲授与面对面、手把手指导输配技术相结合,印发各类培训资料200多份。为更进一步扩大输配辐射面,2008年县品改站在大关、钟山、太来、锦星、协和5个牛改点进行牛冻配上门输配技术试点,经过5年探索,总结出一套从保定、解冻温度、保存和运输、适时输配、输精最佳部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集中县内输精员重点在上门输配技术上进行推广和经验交流,采用理论讲授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供各点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全县牛改上门输配数达全县总输配数的60%以上,受胎率提高5~6个百分点。利用优秀输精员住点指导新点输精员、新点输精员到老输精点住点的方式培养了大批猪、牛改输精员,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使部分差的牛改点年单罐输配数从几十头上升到几百头,受胎率从40%左右上升到70%以上,有些点甚至达到80%以上。全县单罐输配数在500头以上的点达到18个。

(4)着力打造民间牛改输精员队伍,培育家庭式牛改点。过去设牛改点主要是以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为输精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对牛改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最佳输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为使牛改工作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近10年来,主要以培养民间牛改输精员为重点。首先在村防疫员中选择有文化、对此项工作热心,家庭基础条件较好等建家庭式牛改点。对他们岗前进行强化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驻点培训相结合,合格后持证上岗。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一批操作熟练、技术过硬的民间输精员队伍。全县33个牛改点中,民间输精点占25个,其中有17个输精点单罐输配数超过500头。一部分输精员在牛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统一收费标准,采取一次性收费,复配不收费,因技术原因配不上的无条件退款。诚信服务,从未出现过因收费引起纠纷。不仅解决了输精员的劳动报酬;也有效提高了输精员的配种技术,调动了输精员对开展牛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内部管理,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养牛业良性发展。每年年初,将地区(市)下达的牛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牛改点,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品改站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分片把关,责任到人,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督促各牛改点任务完成情况,指导和完善牛改工作中的不足,时刻掌握和了解牛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向局领导反馈,争取有效解决问题,保证牛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5年来,黔西县的冻配改良主要以推广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摩拉水牛、尼里水牛为主要品种。通过肉牛冻配改良技术和肉牛养殖技术的推广,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实行技术配套服务。县品改站协调相关单位配合,做到肉牛杂交改良,青绿饲料推广利用,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沟通和市场营销五位一体服务。5年来,组织中、初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先后到全县26个乡镇举办肉牛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培训班共60期,18 000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0 000多份。设置了优质杂交肉牛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网点,及时提供牛引种信息,优质牧草信息,青绿饲料栽培与使用,肉牛高效育肥技术,牛疫病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肉牛冻配改良与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获2012年贵州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为了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培育和开发省内外市场,除与贵阳、修文等地的客商联系出售县内杂交牛外,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联系购买杂交牛进行直线育肥。每年向外销售、屠宰和加工的肉牛有2万多头,远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和东南亚国家。加工的牛肉干销往贵阳、遵义、广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激发了农民发展养牛业的积极性,更促进牛改工作的开展。

2 对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的思考

肉牛生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前景广阔,经认真调查思考,下一步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牛冻配改良工作与肉牛高效育肥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培育高代杂交牛,进一步提升肉牛品质的档次。

(2)继续加强培养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养牛户,重点抓中、小规模的杂交牛育肥,采取示范带动,拉动发展,使全县的肉牛生产向优质、高效、集约、环保方向发展。继续争取省、地和当地政府提高牛改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牛改示范点建设,完善改良点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和补充,着力打造科学规范的牛改冻配点和猪、牛改综合改良点,进一步提高牛受胎产犊率。

(3)加大培养民间输精员队伍的力度,提升输精员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推广上门输配技术,争取把受胎产犊率提高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