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生必须先养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生必须先养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心,也即养神、心理调摄、情志养生,是指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修德、调志、节欲等多种途径,保持精神健康,达到形神合一的养生目的。保养精神必先调神怡情,才能形神兼备。养生之要,当以养性调神为先,中医学对此多有精论。

修德怡神

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情志怡然安宁,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可得天年。“大德必得其寿”(《礼记・中庸》)。现代研究认为,人既是一个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生命有机体,更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而心理活动的变化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活动的改变。有学者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一些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脑中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修德怡神,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凡养生有道之人,均将其列为摄生首务。诚如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言:“德所不觉,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2010年上半年,笔者于门诊接待一位英国女性患者,在长达三四个月(每周一次)的应诊过程中,了解到其年逾半百,形体羸瘦,经水将停未停,既有烘热冒汗,又感畏寒肢冷,近期又患肢端动脉痉挛症,时不时手脚发冷、发紫、发痛,病魔令其痛苦不堪。然而当笔者问起她来沪从事何种工作时,其愉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似乎可以忘却一切病痛。原来,她一直完全无偿地为沪上中学生教学英语。这一善举为她增添了难以用金钱换取的乐趣、情趣、雅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病痛。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乐观放达的态度,不仅令我等感动,而且让我等汗颜。

仁德常驻,爱心永存,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乐善好施,豁达开朗等道德修养,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孔子有“知者乐,仁者寿”之论,民间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之语,均应成为养生箴言。现代调查统计证明,长寿健康老人的保健经验集中到一点,即是乐于奉献,情绪乐观,永思进取。而遇事计较、性情孤僻、担惊受怕者,常是诱发疾病或促人短命的常见因素。

调志摄神

人的情志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但若情志放纵偏激,极易影响人体气机,轻则引起功能失调,重则导致疾病发生,故而通过主动地控制和调节情志活动,避免产生反常的或不良的情绪状态,可达到宁心摄神、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心理压力,可以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容易出现精神疲乏,失眠多梦,烘热冒汗,烦躁不宁,情志抑郁,食欲减退,冷漠,心悸怔忡,若经久不已,甚至可诱发癌症。

古今养生家所创制的情志转移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歌舞运动怡情法,以及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均为畅志舒情、愉悦心神的有效方法。

节欲安神

人生在世,孰能无欲。每个人都应有一定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企盼、欲望。但人之欲望,永无满足,这是普通的心理状态,要养生保健,就必须节制欲望,诚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素问・上古天真论》),可谓养生修心之高人矣。

俗话说:“妄想一病,神仙难医”。因欲壑难填,终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便会严重影响人体脏腑组织、气血阴阳的功能活动而损害身心健康。老子《道德经》中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想清心寡欲、静养心神,就应自觉地、尽力地做到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妄想、去妒忌。

养生保健必须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豁达的心理状态,清代养生学专著《寿世青编》给了我们莫大启示:“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念惕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

专家门诊:

周一下午: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部(石门一路67号),周六下午:岳阳医院专家门诊部(青海路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