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洋垃圾打不死之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洋垃圾打不死之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却让洋垃圾服装制售这种勾当不仅得以出现还生猛发展,是谁给了其生存的空间,为何这等恶劣违法营生能屡禁不绝,从出现到现在还没断过根?

严打也打不死?

早在六七年前,朋友YZL就给记者关于购买“外贸服装”的忠告:最好别去逛外贸小店,千万别去买那些成堆的便宜得不可思议的衣服。当时,记者觉得很奇怪。一方面对当时广东城镇小店里那些堆成堆的衣服感到好奇,因为价格实在便宜:十块、五块,甚至一块就能买一件衣服,经常是按价格堆在不同的筐里。再看看那些衣服,似乎料子也没有那么差,款式也很多,说实在的,比买抹布似乎还合算。另外一方面,那位给我忠告的YZL据称自己家里就是经营外贸服装生意的。这里面有什么玄妙吗?朋友告诉我,那些都是外国人穿剩的。因为自己也不会去买那些衣服,这事听了也就过了。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广东“洋垃圾服装”的节目,可谓触目惊心,那里的“外贸服装”不仅比抹布便宜,比纸还便宜!继而想到YZL家里正是广东碣石的――那个被曝光的洋垃圾窝点镇。为此事联系到这位朋友时,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的他说:感到羞耻、无奈又痛苦。他家里所经营的生意正是这等外贸营生,而且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尽管他感到很肮脏,但是家里就是靠这肮脏的生意脱贫致富,供养其完成学业,30多岁的他一直读书还没有工作过。据悉,此次媒体曝光也让其家中“生意”受到重创。当记者问他,洋垃圾生意会不会就此终结,他肯定地说:怎么可能!他说你要知道每年都有多少次的查抄、罚款!他还幽默的说:没有这些生意,政府部门不就没事干了吗?

这些话听起来不可理解,其实想想真实存在的现实,这就不难理解。十多年的历史,在其地区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也对陌生人尤其是记者产生极度的防御心理和行动。对于此等违法勾当,当地政府不可能视而不见,三番五次的严打肯定也是存在的,但是既然“产业链”能形成,而且发展至今竟然事业兴旺生意兴隆,可见政府严打和民间顽强生存“智慧”之间的斗法谁输谁赢了。而另外一种可能的存在就是当地的严打和当地的“产业链”生存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也许就像YZL说的:民富官才富,想不通的时候你得想想这些旧衣服给了老百姓多少生计,又给了政府多少GDP。

“每次查收,不过是几家倒霉的被关门几天,可是总共有多家在干同样的事,而且真正的大户从来没被查收过”,YZL说这就是当地多年来的严打。

哪里来怎么来

那些成堆的、凌乱的、咋一看根本不像衣服简直就是垃圾的“旧衣服”,数量如此之庞大,并且常年维持供应,源头何在呢?又是经过何种方式进入内地?

“其实福建、浙江那边都会有这样的地方。只是广东可能更多,因为地理位置好,人的胆子大”,YZL说。因为身处沿海最前沿,接近港澳,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走私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寻常“爱好”。开放之后,条件更加便利。早年走私形成的胆大心理,让许多广东人无所不能,也许也不是敢不敢的问题,在他们眼里一些违法的生意不过是政府的定性,在他们的自我认识中,有钱赚的就是生意,经营“旧衣服”和卖早点性质是一样的。在便利的港澳往来中,旧衣服从刚开始的“暗地里”到明目张胆其实并没有花多长时间。

“刚开始都是几家几户关系比较好的联合,从香港那边偷偷进货”,YZL透露说,即使是偷偷的模式,其实也并不难,只是多花一点钱,心理上有些害怕而已:找几个菜农,外面装菜,里面装衣服,凌晨进关时一起通关。这种方式持续了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被查获的。而成本不过是每车给个百十来块钱。但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种小打小闹方式很快被放弃,一些“龙头企业”直接雇大卡车装货进村,只是为了避人耳目选择晚上进行运输。能够这样打开运输通道,其实与腐败不无关系,拿YZL的话来说“关系都打通了”。这种关系中,给菜农的百十来块,和给海关人员的几万大元是一个道理。

“东关(其家所在村镇)这边最主要是香港来的货,但是碣石其他一些地方也不乏从海运来货的,日本、韩国的都有,但是那要实力非常强大才行”,YZL透露说。香港有人专门开设公司从国外承包垃圾清运,其中就有“旧衣服”,而碣石就有老板作为其一级批发商去拿货,再批发给下一级“商户”,简单流程就是如此。据有关报道称,由于服装降解难度高,燃烧处理又污染空气,发达国家为了既“环保”又不愿付出代价,最便捷省钱的方式就是贴点钱找人帮忙处理这些旧衣服,这样承包“旧衣服”的香港老板就两头赚钱国外拿补贴,国内倒卖。

据知情人士透露,“洋垃圾”衣服实际上是国外废弃的破烂,来源非常复杂。国外有些公司,专门从医院的停尸房、废品处理部门搜集各种旧衣服,有组织向我国贩运。走私及售卖者仅进行简单清洗或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推向市场。因为这些货物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越境了,可能带有多种病菌,存在极大的疫情隐患,如果任其流行,后果不堪设想。

据记者了解,除了碣石,在浙江的温州地区早先也存在过类似的洋垃圾集中地,大部分来源也是香港。除了衣服之外,还有家电等其他生活垃圾。外贸服装”也曾在某些展销会等场所出现,因为几块钱的售价曾遭疯抢。废旧电视、冰箱等曾在浙江地区市场上出现并被查处。因为没有从媒体获得曝光信息,这些洋垃圾集中地不知是否还在。但是目前在浙北,即使是外贸店,论堆贱卖的外贸服装已经很少见。

往何处去

一楼堆衣服,二楼做饭会客,三楼才住人,这几乎成了碣石地区的房屋利用模式。从央视展现的画面来看,碣石的“旧衣服”加工、销售规模都非常巨大,满街满村望去,由于一楼都堆放衣服,有的整个村就像一个路边服装市场,只是这些服装带着一种怪,因为没有正常服装的“新鲜”和光鲜。

“刚卸货时是非常难闻的,也看不出来是衣服,在集装箱里压得就像压缩饼干一样,有的还烂乎乎的,想起来就恶心,刚开始我们还自己到河里洗一洗,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干这事,有专门的厂子给洗,价格也很便宜”,YZL说。

随着生意的持续和规模的扩大,“产业链”也在不断完整中,分工日益细化。比如说“旧衣服”的加工有洗水、熨烫、包装等各个专门厂家,还有专门生产标志的,经过整理加工,成色比较好的“服装”只要花几分钱贴个名牌标签,售价就会翻倍,而这样的衣服经常会出现在并不低档的外贸店,售价已经变成上千甚至上万。“几年前,一个东北客户从我们家80块钱进了一件裘皮大衣,卖了一万二,回头还要进货”,YZL说起这事,苦笑,“别以为这些洋垃圾只会便宜卖,昂贵的照样有!”

洋垃圾经过集装箱运抵香港,又经过货车运至内地后,大批发商会先分类,即便是垃圾,也分三六九等。成色好、料子好、名牌、女装外套往往会成为头等货,尚且有形,颜色较好,没有大面积污染的算是中档品,而那些

面糊糊一样的自然是垫底货。“商户”们会去挑选进货,再去进行处理,处理后又分三六九等,等着出售给全国的“经销商”。

“现在恐怕全国没有没有碣石货的地方了吧,的店主都来进货”,YZL说。起初,来要货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批发商,这些批发商很多都是在各大服装专业批发市场有摊位的,批发出去以后也是论堆卖,品相好的才挂起来。后来,自营外贸服装店的店主也加入了进货行列。当然,初次去可能进不到货,因为“有熟人”才能买到货。从各地方新闻报道来看,出售洋垃圾服装的地方不在少数,从农村到都市,这些垃圾已经无孔不入。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洋垃圾也流入网络。洋垃圾的受骗和受害者比比皆是,只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包括一些店主也并不知道自己卖的居然是洋垃圾。

在杭州的四季青市场,在全场的“爆款”声中,记者曾经在一家摊位停留,其出售的毛衣25一件,但是从毛料含量和款式来看,都属上等,确实低于成本价,但是这些衣服没有任何标签,颜色有些不正,都是大号型,本地基本不会生产那种货品。售货小姐说广州进的最新爆款,没有一件重样。果不出其然,央视报道之后,杭州本地媒体就爆料“四季青涉嫌销售洋垃圾”。四季青涉嫌,全国其他批发市场就没有涉嫌了吗?去北京的动物园看看,那些没有标签、有破损、缺钉少扣的服装还少吗?甚至是品相完整、款式独特的外贸服中就没有洋垃圾吗?我们不能说其中就有洋垃圾,但是可能性很大。想想仅仅碣石一个镇的洋垃圾服装的量吧:上万家经营户,每年销售上亿件,持续了十多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数字,这些衣服最终是穿在了消费者身上!按照这样的数量粗步一算,就知道我国人口这么多,平均每人都有拥有一件以上洋垃圾服装的可能!

有人追求廉价,有人追求款式,有人追求质料……这些本来就是正常的消费心理,洋垃圾服装加工销售者把顾客这些心理都照顾到了。门类齐全的洋垃圾服装又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之下,其实每个消费者都成了洋垃圾的潜在消费者和受害者。虽然媒体往往列出多少条洋垃圾和正常外贸服装的辨别方法,但是谁能保证自己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呢?这种关还是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把。可是他们把严了吗?

为何成“不死鸟”

为了禁止对动物的伤害,全世界都知道“没有购买就没有杀戮”,这种公益广告企图用减少或消灭消费来禁止违法捕杀,这是可以理解也是部分可行的。但是洋垃圾服装的销售却并不能用这种逆向思维来解决。因为一是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知哪是垃圾哪是正品,况且谁也不能抹杀一部分人就是喜欢买外贸货的购物爱好,也不能杜绝爱便宜的消费习惯;二是洋垃圾服装毕竟是服装,属于消费品,而不是该受保护的动物,在不被断明身份之前,和普通服装一样就是要被消费的。要通过告诫广大消费者“别买洋垃圾服装”来起到“没有消费就没有制造”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必须堵住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用在洋垃圾身上可以反过来说“问渠那得臭如许,为有源头脏水来”。从消费者往上推,层层脏水可谓源源不断。

对于消费者来说,源头就是售卖点。与其让消费者精通洋垃圾判断之术,还不如先要求相关执法部门熟悉如何认出洋垃圾,并及时查处。相信一家被查出出售洋垃圾的店铺是不会有人再来购买的,这样被查处者受到惩罚进货时会更负责任,对其他销售者也起到警示作用。可是洋垃圾流向全国各地,至今虽然偶有所闻哪里哪里查处了,可是和实际发生量来比,这等查处又是何等稀有!

对零售商来说,源头就是批发商,各级批发商其实都有各自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平时连少交个电费都能管理,就不能管理其售卖垃圾这等非法行为了?这一点,对于各大专业批发市场来说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是为了声誉等种种自保原因,至今有哪一家专业市场承认有商户出售洋垃圾?

对于批发商来说,源头就是洋垃圾的制造窝点,比如说碣石这样的“产地”。这些“产地”能够出现本身就是个奇迹,能够持续壮大更是谜团。但是这个谜的解说穿了也很简单严打不力,腐败丛生。据报道称,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仅近两年就先后组织了10次整治“洋垃圾”的大行动和86次小突击专项行动,收缴旧衣服总计约280吨。今年7月份以来的两次大规模行动,收缴旧衣服约120吨。可是这样的“严打力度”和实际发生量比起来,真是九牛还拔了不到一毛。当地有关部门表示,由于走私源头在外省,单靠陆丰当地的打击很难控制这些“洋垃圾”的流人。那这种说法就比较好笑了,你不能控制流入,还不能控制流出吗?

对于内陆制售者来说,源头就是香港等地的供货商。据香港媒体称,目前最大的洋垃圾商贩就是陆丰籍人士。香港为啥明知道却不打击呢?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就明令禁止进口和销售旧衣物。在2009年,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中,依然有“旧衣物”。但国家对旧衣服加工经营本身并无明文禁止。

打击不力,法律漏洞让洋垃圾服装在中国找到很好的温床。在理想中,每个环节都可以解决问题,在现实中,每个环节都无能为力。

为什么洋的连垃圾都畅销

声讨完洋垃圾制售、打击各个环节,再回头想想,这种“产业”的存在不也很值得纺织服装行业反思吗?为什么洋的连垃圾都那么畅销?如果说都市小白领崇洋喜欢买外贸货,那么农村那些喜欢物美价廉的老百姓也觉得穿个外贸货才够显摆?

在记者身边,有着不少“只买外贸”的朋友。还有一部分会拿着BUBERRY、GUCCI等最新款式找固定的裁缝给“做一件”,往往卖价上万的只要几百就能拿下,而且不上手研磨或者不精于时尚的人还真的看不出来。这种心理到底是崇洋还是另有其因?一直在外企上班的褚晓说我不知道什么崇洋,只是觉得国外品牌的设计和质地就是不一样。拿她的话来说“国内的即使算得上品牌的也太土,料子太差,穿着不自信”,而且她说,作为“上了年纪的白领”,不可能像十七八岁的小孩弄个班尼路之类就行了,需要的是“质地”。大众化意味着没个性,没品,而国外品牌在款式的设计和面料选择上,都能满足她的要求。“如果能制作山寨版更好,省下很多银子败其他”,她说。

确实,在纺织服装业界每每号称纺织大国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买不到自己想要的衣服。设计成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其实很多出口服装的价格未必卖得比国内售价昂贵,但是由于样式是对方提供的又不能自行生产内销。而国内服装设计感的缺乏让部分消费人群对国产货失去兴趣。如果国内设计师能提供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款式,能够让穿衣服的人感受文化和品位,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逛外贸店了,而网上那些“仅此一件”的卖家就不会生意那么火爆了,要知道,很多的“仅此一件”就是洋垃圾服装。

地段消费者确实很注重价格,但是他们也知道性价比,价格低廉中也选择较好产品。可是目前农村地区销售的中低档服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面料伪劣,更不用说款式创新了。同样一件十块钱的衣服,如果洋垃圾的面料手感好,而国内正常产品一看就觉得质量不好,老百姓会选择哪一件呢?

从洋垃圾服装这面镜子照照自己,还真的有很多事可以做,不得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