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通过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指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一般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对照组)35例、指针疗法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实验组)34例。术后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疗效;运用指针疗法对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是可行的,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摘除术 指针疗法 术后康复 功能锻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1~56岁,其中20~4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35例)。病程11天~10年。诊断标准参照胡有谷[1]主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观察对象全部来自本院骨科所收治。所有手术患者手术前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对照组)和指针疗法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组(实验组),术后按预先分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间隙其中L4 539例,L5、S1 30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全部病例有32例明显诱因,其中各种原因腰扭伤者13例,提重物6例,滑到、咳嗽、乘车后诱发各2例。各组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见表1。

分组:按纳入标准选取临床病人69例,随机分为一般早期功能锻炼组(对照组)35例、指针疗法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组(实验组)34例。术后放置引流管一条,48小时内拔除,并予以脱水3天,抗感染5天。

一般早期功能锻炼组:术前教会病人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足背肌的主动收缩,详细介绍腰背肌锻炼的方法,术后腰围保护1月,具体锻炼及方法如下:术后当日平卧硬板床,麻醉消失后可行小范围左右转身及下肢伸屈活动,并辅以按摩及被动活动肢体。术后第2天,做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足背肌主动收缩,同时做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开始为30°~45°,每组15~20次,3组/日,持续1周后改为60°~90°,每组15~20次,3组/日。术后第2周腰背肌锻炼:五点式训练,平卧屈膝,头、两肘,足底着地,将腰部撑起,每组10~20次,每次保持挺腹5~8秒,3组/日;俯卧腰肌锻炼,即头部、两足抬高,两臂交叉于腰部,每组10~20次,每次保持挺腹5~8秒,3组/日。

指针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组:术前详细介绍指针疗法的意义、目的及方法。

除按对照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外,处方[2]:委中(双侧):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下合穴;环跳(双侧):足少阳胆经。阳陵泉(双侧):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腰痛点穴(双侧):经外奇穴。夹脊穴(双侧):经外奇穴。

操作(分为3个阶段操作):①第1阶段:术后麻醉消失后,至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前;术者站于患者床一侧;取三级指力施术(3级:指力适中,产生明显酸麻胀感)。方向与皮肤成90°。频率与时间:每穴按压30秒,揉30转,每转1秒,按揉交替使用每穴切30秒,揉30转,每转1秒,切揉法亦交替使用,每穴施术2分钟,共20分钟;2次/日;方法:先在健侧下肢取委中、环跳、阳陵泉穴,以健侧第3级指力应用于患侧穴位;腰痛点以第3级指力双侧施术;手法:委中、环跳、阳陵泉以按揉法,腰痛点用指切揉法平补平泻。②第2阶段:术后48小时引流管拔除后,至病人拆线出院。方法:除上述委中、环跳、阳陵泉腰痛点外,加夹脊穴。拇指指尖运用按揉法,取3级指力,与皮肤表面成90°频率与时间:每穴按、切各30秒,揉30转,每转1秒,按揉交替使用;切揉法亦交替使用,每穴施术2分钟,共30分钟;2次/日;方法:先在健侧下肢取委中、环跳、阳陵泉穴,以健侧第3级指力应用于患侧穴位;腰痛点以第3级指力双侧施术;于腰背部取双侧夹脊穴手法:委中、环跳、阳陵泉、夹脊穴以按揉法,腰痛点用指切揉法;平补平泻。③第3阶段:术后2周(约出院后)至术后4周,采用门诊复诊予以手法治疗。

临床疗效及评价标准:①检查直腿抬高试验、肌力、脊柱扣击痛、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及痛觉障碍等体征,进行术前、术后2周、1、3、6个月比较。②按JOA评分,见表2。

结 果

见表3、4。

讨 论

临床资料分析:本实验最后完成6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1例,男性患本病多于女性;年龄18~56岁,其中20~4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35例)占总数50.7%,故本病多见于青年患者;病程11天~10年。本病多有反复发作病史,从职业上分析:农民、工人及司机59例,占总数85%,说明体力劳动者多发。有外伤诱因32例,占总数46%,腰椎间盘突出间隙其中L4~5间隙39例(56.5%),L5~S1间隙30例(43.5%),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故L4~5、L5~S1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部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证”,“痹证”,“痿证”,等范畴。中医古籍对腰腿痛的记载较为丰富,早在《内经》就有专门论述,根据疼痛部位和影响范围分为:腰脊痛、腰椎痛、腰尻痛、腰胁痛、腰肌痛、腰腹痛。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通。《金匮要略》之辨腰痛有肾虚、肾水、伏饮及虚劳,所制干姜苓术汤、肾气丸为历代医家推崇;《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夫腰痛有五,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而痛;三曰肾虚劳役伤肾而痛;四曰坠落险地伤腰而痛;五曰浸卧湿地而痛。”《丹溪心法》将腰痛归为“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五类。

因患者多见于青年体力劳动者,其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3]。此外,《灵枢・经脉》云:“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素问・刺腰痛篇》云:“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仰俯,不可以顾”。“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怫然”。“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这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是相符的。

疗效分析:(1)对比术前和术后2周、1、3、6个月查体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直腿抬高试验、脊柱扣击痛及肌力有显著恢复,而痛觉障碍、膝反射、踝反射亦无显著性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手术效果明显,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但部分客观体征并未随主观感觉的好转而明显提高。(2)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2周、1、3,6个月肌力、痛觉障碍、膝反射、踝反射均无明显差异,而直腿抬高试验、脊柱扣击痛在术后3月、术后6月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直腿抬高试验、脊柱扣击痛恢复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指针手法刺激穴位,解除肌肉痉挛,振奋经气、温通经脉,调节了机体阴阳间的平衡。(3)术后6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2.4%、54.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该部分患者多为年龄在20~40岁,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轻体力活动者,且较遵医嘱,多为无不良嗜好患者;因此,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吸烟等不良嗜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疗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术后6月,69例患者术后有7例出现较明显腰腿痛,追其术后病史,该7例患者均为重体力劳动者,经常弯腰作业,且均有吸烟嗜好,不排除术后合并腰椎不稳、椎间盘再次突出可能。

指针疗法对术后康复机制的探讨:⑴关于指针疗法的认识与记载:指针疗法,又称腧穴疗法、点穴法,是一种融针灸、推拿于一体的特殊疗法,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运用不同手法,采取刚柔相济之劲力,以指代针施于患者体表穴位上,循经络而感传,调动患者本身的生理功能,从而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机体处于平衡状态[4]。⑵指针疗法的作用:指针疗法具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当直接指压机体某一部位和腧穴,可消除肌肉痉挛,增强肌束伸缩力,调节神经中枢反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抗病能力。其手法具有针灸、推拿双重治疗作用,能够振奋阳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除痉挛、理筋正骨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手法作用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各手法一方面在人体起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转换各种不同的能量和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等系统,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运动等系统及镇痛机制都有影响,从而治疗不同系统的疾病。第一,调节神经功能:手法作用于任何部位,均能刺激神经末梢,促使神经抑制或兴奋,如快而强的手法可以兴奋神经,轻而缓慢的手法可以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相对的平衡。第二,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手法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组织水肿及代谢产物的吸收。第三,加速修复损伤的软组织:手法作用减轻疼痛,局部血运增强,促进软组织的修复。第四,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手法通过皮肤达到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促进代谢,增加肌力改善韧带、关节囊的弹性,促进软组织水肿吸收;并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关节滑液分泌及渗出液的吸收。

总之,本方法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术后6个月内的复查与随访,结果表明:指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疗效;运用指针疗法对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是可行的,可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孙国杰.针灸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吴在德,郑树.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程艳婷,王成恩,冉淑芳.指针特色经验辑要[J].四川中医,2004,22(1):9-10.

表2 JOA评分

表3 各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疗效比较(例)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后各时间段查体阳性例数

表1 各组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