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征文集萃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小小的一本书,薄薄的几页纸,包含了世间万象,包含了人情冷暖,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智慧,包含了发家致富的秘密……谁说读书无用,你看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太慈村七组的村民李银智不就是个靠读书实现致富梦想的人么?
读书“读”出致富经
年近40的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太慈村七组村民李银智,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摸爬滚打18年后,终于有了喜人的回报。李银智靠最初的几十元下岗补助维持生计,到今天拥有占地22亩的5个日光温室、2个塑料大棚,一跃而成全县屈指可数的基础设施好、技术含量高、有一定种植规模的设施瓜菜种植个体户。回首这段坎坷的创业致富路,李银智深有感触地说:“读好书,用好技术,是我实现自己梦想的金钥匙。”
一次邂逅,让他踏上自主创业的路
1990年,18岁的李银智高中毕业,怀揣绿色梦想走进了军营,三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从一个毛头小子磨砺成一个性格坚毅、善学慎思的有志青年。随后,李银智复员到岐山县一个国有企业上班。他总能把师傅安排的活计做得很出色,常常受到夸奖。但好景不长,工厂倒闭了,李银智又成了一个下岗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人仅靠他几十元下岗补助生活,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煎熬的光景。不甘寂寞的他,也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资金和技术都很欠缺,要想创业谈何容易?为了维持生计,李银智在农闲时节也在工地上打过零工,做过小本生意。闲得无聊时,也看书,印象最深的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平凡中的不平凡,给了他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2004年7月,李银智的父亲得病住进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医院附近有个书店,有空李银智就往里钻,没钱买书就买个油笔,需要记下的东西捋起袖子、裤腿往胳膊和腿上抄。由于没有目标,觉得有用的东西,他就抄,养殖、种植都记得密密麻麻。有一次,正当李银智记得津津有味时,一个人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问道:“小伙子,你这是干啥?”“没钱买书,就抄呗。”他以为是书店的老板来兴师问罪,就照实回答。一番交谈后,他知道了拍他肩膀的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鑫。正是被这个年轻人的朴实真诚打动,李鑫老师决定帮助他,让他在自己的研究所里考察学习。
在李老师的研究所里,现代化温室让李银智大开眼界,让他第一次对设施蔬菜栽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参观让他从茫无目标中豁然开朗,自己有地,也可以回家建几座大棚种菜。其后的几个月里,李银智如饥似渴地学习,在书本中学,在示范园学。当他从杨凌回家乡时,他信心百倍,决心一定要干一番事业。
2006年,两座塑料大棚终于在太慈村建起来了!第一批番茄苗是李银智从李老师的示范园里运回来的,满怀信心和希望,一家人精心栽植,认真管护。当番茄长到鸡蛋大小时,植株突然成片萎蔫……李银智望着满棚东倒西歪的番茄植株时,他觉得一下子从光明跌入了黑暗。
重振旗鼓,初尝成功喜悦
李银智初尝失败后,并不甘心,他感到自己还是专业知识贫乏,不能活学活用。他认真总结教训,一方面学习相关专业书籍,同时和县上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建立联系,潜心钻研大棚瓜菜种植技术,决心东山再起。
2007年7月,他的两个大棚又栽上了番茄苗。这一次,他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在移栽、灌水、施肥、防病等关键技术环节,他都请县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做到向技术员早请示,晚汇报。此外,他还参加了县农技中心在村上举办的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班,虚心学习栽植技术,抓住了番茄早晚疫病防治的最佳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银智这一次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取得了初步成功,两个大棚获得了1.14万元的好收成。
一心想干事业的李银智,很快就从成功的喜悦中走出来,进一步筹措资金,扩大种植规模。
敢于超前,成功运作育苗基地
塑料大棚西瓜是从1999年就开始在岐山县发展起步的,到2007年,大棚西瓜这一产业已成规模种植,并有扩张之势。细心的李银智发现,岐山县栽植的西瓜苗大多是从蒲城、大荔等地订购。他算了一笔账,一棵实生苗成本价0.4元,一棵嫁接苗成本价0.7元,加上运费每棵苗子就涨了0.2~0.4元,如果建温室自己育苗的话,成本价略高一分钱,如果苗子质量高,品种对路,就是就近销售也会被抢购一空的。于是李银智决定贷款30万元建造5座自动化的日光育苗温室。在村委会和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贷款很快就办下来了。随后几个月里,李银智向山东的建造规格取经,并打电话请教李老师,终于设计出了适合岐山县的育苗温室图纸,建成了5座日光育苗温室。建起了温室,面临的又一难关就是技术,县农技中心的技术干部带给他一本《大棚西瓜优质栽培技术100问》。就这样边学边干,边干边摸索,硬是把一个农民读成了“土专家”,当年就育成西瓜苗40万株,供应周边雍川、故郡等乡镇400亩棚室西瓜栽植,获得收益近12万元。再加上一茬西瓜和一茬“秋延菜”,李银智年收入达15万元。
李银智成功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在他的带动下,太慈村的村民们也都跃跃欲试,一家、两家、十家、二十家都建起了塑料大棚。如果谁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他都会无偿为大家服务。他还定期组织培训班,免费为大家发放他自己编写的技术资料,让大家在致富的路上少走弯路。
2009年,陕西省百万亩蔬菜示范工程全面启动,这给设施瓜菜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李银智决心借党的富民政策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甩开膀子大干一番,把太慈的设施蔬菜基地做大做强,创出自己的品牌,让咱自己种的菜走出岐山,走向全国。
如今走进太慈村,到处是大棚,是大棚西瓜和蔬菜的海洋,菜农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说起李银智,就会有人竖起大拇指夸他:“他可是个自学成才的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