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形声字产生原因浅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声字产生原因浅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的一大转变。它的影响极大,正是由于形声字的产生,才使得我们的汉字一直延续下来而没有转变为拼音文字。在本文中,我想通过对中国古文字的研究,来探求形声字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形声 假借 会意 象形

在整个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几乎占汉字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它代表了汉字发展的基本趋势。正是由于形声字的产生,才使得汉字顺利记录汉语成为可能。这也是汉字之所以没有演变为拼音文字的一大原因。

形声字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表意文字固有的特点决定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单个方块字符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是由唯一象形文字直接发展而来并一直延续下来的的自源文字。与表音文字相比,它更多的是借助于形体上的差异来区别词义,形体和词义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汉字是音节-词文字,音节-词文字在字音上是相当有限的,必然会出现多个事物用同一个音来指称的现象,即同音现象。这种多义一音的结合方式使得汉语不可能仅从语音上区别词义,这就排除了纯记音文字的可能性。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象形、指事、会意、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的能产性并不强,无法满足汉语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汉字的发展。而且,语言中的许多词义往往无形可象、指事更模糊难明、会意也无能为力。这时候借助同音关系直接运用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即假借的出现。但与此同时,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一种新的造字方法,形声便应运而生了。具体而言,形声字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有造字法限于自身的缺点而穷于创造

象形主要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区别词义。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的事物在形态上也极为相似,从而使得象形无法起到区别词义的目的。同时,语言中的许多词义根本无法通过象形来达到区别词义的目的。例如:“狼”、“犬”是两种形态上极为近似的动物,也就很难通过形体上细微差别来描摹造字。再如“女”部字:奶、妇、妹、姑、姥、、娘、婶、嫂等等,这些字在词义大类上都是指“女人”,在形态上也无明显界限,只是因为人物关系的不同而称呼各异。同一个人也可能被不同的人贯之于奶、妹、嫂等不同的称呼。这些都是象形所无法办到的,象形造字法能产性太差。在文字学,我们通常把指事字和会意字合称为象意字。它们不是注重从形体出发,而是侧重于通过形体部分的象征或组合来表示词义。其明显缺点就是所指不明,有的甚至难以理解。而且,象意字的能产性也很差。指事字在《说文解字》中仅有一百二十九个。

二、人们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和假借的大量使用造成文字的混乱

文字的产生总是后于语言的,先有语言中的词(包括词义和语音),然后才有记录语言的文字。假借的大量使用就是人们对音义关系的认识使用的结果。为记录语言中的词,最为便捷的方法就是记音。在文字相对有限,造字能力较弱的甲金文字时代,借助于同音关系的假借成了唯一的选择。是世界上其它自源文字都经过了的阶段。假借是通向形声和拼音文字的桥梁。从商代甲骨文到秦汉时期,可以称之为汉字的假借阶段。在甲骨文中,假借字占70%左右,而在金文中也接近50%。这一时期,因为假借字的大量使用,整个文字系统显得相当混乱,意义难明,阅读困难。下面以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和传世傅本比较,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傅本: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甲本:矢无所其角,虎无所昔亓蚤。

傅本: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乙本:是谓肥天古之极也。

————钱玄《秦汉帛书简牍中的通假字》

假借给阅读和使用汉字增加了困难,造成了文字混乱的情况。但是,假借也为形声字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启示。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曾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就很准确地揭示了这一点。按现今较为流行的分法,我们可以把假借作如下归类:

其中添加偏旁的新造字占假借字的绝大多数。形声字形成之初,一部分就是由假借字加形旁而造的。

在长时期的文字假借阶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了文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于加旁的方法,来分担假借字承担的义项,近而形成新字。通过这种方法,逐渐理清了文字

使用混乱的情况。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假借实际上是形声的预备阶段。

三、表形字内部表音成分的产生

表形字内部表音成分的产生,使部分文字兼具音义两个方面的优势,为形声字的产生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些特殊的表形字已经是形声字的雏形了。

部分形符的声化。表形字中某些部件原本只存在意义上的联系,但在另造新字时也常常把音一并借了过去。从而使新字和部件之间不仅存在意义上的联系,还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即在另造的新字中,形符同时充当了音符义符两个角色。形符声化也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阶段。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以“羊( )”“羌( )”为例。“羌”象一个人头戴羊角之形,“羌”在甲骨文中仅用作羌人之义。按“羌”字的古字形体来推,估计是一个以羊为图腾或喜欢在头上佩带角状饰物的部落。古老的羌族本来就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羊成为其特征也是合乎情理的。“羌”“羊”声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羌”得声于羊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也就是是说,代表羊特征的“ 丫”部分,在“羌”字中表义的同时,也起到了标音的作用。

再以“受( )”字为例,从 从舟,舟兼音。“受”从形体上看,是一只手这个像舟一样的东西交给另一只手。这一物体估计就是托盘之类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舟。而“受”字得声于舟,完全是因为受字的这一形符与古舟字形同。“受”字因其形同而借舟之音,则可以看出受字中间大部分已经是一个可以标音的声符了。

特殊会意字的启示。有些会意字的意符当它独立成字时所具有的词义与该会意字的字义具有同源关系,由于同源字之间具有音同音近的关系,因此该意符在会意字中也具有兼表读音的功能。例如:

右( ):佑初文,从又从口,又兼声。,手口相助。

左( ):左初文,从 丩从工,丩(zuǒ)兼声。手和工具相助。(无法输入,故取形近的字代替,)

字( ):本义是生子,与子同源,子兼声。

以上几字与它们的意符独立成字时都有同源关系。在这些特殊会意字中,意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声符,我们可以认为,这实际上是由表义形符向声符的过度。

形符累加字的启示。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形体的变化或者承担义项的增多,使文字的原初造字意图不再彰显出来。为了使原初意图突现出来并分担义项,有时人们也采取重新添加形符的方法。这些新产生的字往往和原字在读音上仍旧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这些字在结构上更加接近形声字,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字已经是形声字的雏形了。例如金文《利簋》中“武王征商”的“征”字,“正”本来就是“征”的意思(《甲骨文合集》第6214片中:“贞勿唯王征工方,下上弗若,不我其受”中“征”作“正”)。由于“正”本义的弱化,于是又在“正”上加注形符来新造一个字突出它的意义。再如“暮”字,本字原是“莫”,从日在草中,下面再加一个“日”字来突出其意义,现在已经归入形声字一类了。

加注声符字的出现,意味着形声造字法已经逐渐成熟,形声字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直接利用形符和声符造字的形声字也逐渐出现。

加注声符的字:

凤 —— “ ”音“凡”

星 品 —— “ ”(“生”的初文)

灾 —— “ ”(“才”的甲骨文)

从这里不难看出,加注声符字如果排除未能产生新字这一点的话(一般加注声符字都只是和原字是异体关系),实际上已经是成熟的汉字了。唐兰先生认为,合文、计数字、象意字声化是汉字形声化的三个前期,这是很有道理的。

综上看来,形声字的出现,从根源上来说是象形文字沿其自身特点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克服了象形字、象意字的缺点,也承袭了它们的优点。世界上诸多自源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仅有汉字一直延续不断,形声字功不可没。以前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文字,认为拼音文字先进;我以为,汉字是发育得最为良好的孩子,从产生到茁壮一直都是最为健康的文字。

参考文献:

[1]刘又辛.通假概说[M].成都:巴蜀书社,1988.

[2]詹鄞鑫.汉字说略[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