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衣服“温度”的秘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衣服“温度”的秘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11月,冬天的感觉已经越来越强烈。在北方,有些地区已经开始飘起了雪花,人们身上的衣装也越穿越厚。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衣服也是有“温度”的。那在冬天,究竟要怎样穿衣才能既保暖,又有益身体健康呢?

衣服温度表

前不久,一位杭州医生为自己孩子制定的“衣服温度表”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这个穿衣法则的大概内容是: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6℃,厚棉衣5℃,厚羊毛衫、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如何穿衣,最终要以当天的温度为准,通过加加减减,最后的温度要控制在26℃。比如外界的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即可,也就是22+1+3=26。

对于这个穿衣法则,人们褒贬不一。事实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这位杭州医生推崇的穿衣法则是通过观察自己小孩日常的穿衣状况,并依据杭州的气候环境总结出来的,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事实上,由于受到空气湿度、风力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同样的气温下,人体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15℃,人体在下雨天就比晴天感觉更冷,所以不能用固定的穿衣公式来穿衣。

其实,衣服本身是没有温度的,人们所说的温度是指衣服的保暖性。衣服的保暖性也有一个单位来衡量,就是克罗。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克罗值,将身上衣服的克罗值相加,就能知道衣服的保暖程度。当然,简单累加克罗值并非衣服的真实保暖性,因为衣服是否合身也会影响衣服的保暖性。

衣服内的微气候

冬季和夏季因为室内有空调、暖气的原因,屋子内外的温差较大,要想穿得更健康,就必须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穿衣的件数。在一定的条件下,衣服越多,衣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就越小,人体散发的热量也会越少。比如当室内温度为15℃时,穿一件衬衣的衣表温度是30℃,再穿一件外套后,衣表温度就会变成24℃,更接近室内温度,体内散发掉的热量也会更少。

所以,当人们从室内到室外或者从室外到室内时,要注意增减衣服,维持衣服内的微气候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当然,控制室内温度不要太高或太低也非常重要,如果室内外的温差太大,也容易患上感冒。

天气转凉如何穿衣更健康

四季循环,冷暖交替,这点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体会会更加明显。夏季,温度高,人们可以穿短衣、短裤,增加体表的面积,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此时就要减少体表热量的损失,人们可以选择穿织物结构比较密的衣物,阻断体表的热量与衣外的冷空气进行对流。

而对于冷热的感知,与人的年龄、体质以及基础代谢率有关,因人而异。比如小孩的新陈代谢较快,比较怕热,很容易就会出汗,所以不宜穿得过多;而中老年人新陈代谢慢,热量供给不足,比较怕冷,所以中老年人在天气转凉时应该更注重保暖。当然,注重保暖并不是说在寒冷的天气里穿得越多就越好。一般来说,26℃左右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太高也会让人不舒服。

天气转凉后,中老年人在穿衣上可以遵循“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的原则。“内薄软”,就是说内衣不要穿太厚,可以选择棉质内衣,减少衣服里的空气对流。“中保暖”,就是说中间的衣服主要是起到保暖的作用,可以选择羊毛、羊绒等保暖性较好的材质的衣服。“外防风”,就是说外衣要以防风为主,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刮风的天数较多,风力也较大,衣服的面料要选择紧密一些的,密度较低的针织类衣服就不是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