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位意大利设计师的爱与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位意大利设计师的爱与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亲是意大利民间访华的第二个人,而他则决心在华生活终老,Alfio Di Bella先生与他的父亲都堪称是中国最忠诚的情人。Bella先生对于这片土地的爱,不是猎奇而是尊重,不是沉溺过去而是正视现在。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他常着急,为中国着急。看到传统文化的消逝,他会痛惜;看到资源的浪费,他会担心。竭尽所能推广欧洲成熟的节能环保的开发经验和文化保护措施,是他目前正在努力实践的;不仅是建筑设计而是各方面中国都可以真正跻身先进国家之林,是他急切想看到的。这位意大利设计师已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他的爱与责,也是每一位中国设计师应当思考并行动起来的。

您为什么想把事业和家庭都安置在中国?其实,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来说: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天地,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另一个世界。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想象生命本身:在这里,一切都不同。

安置一个家的概念、职业经验的运用、城市规划和发展模式是完全有别于西方世界和社会的。我们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知识理念、哪怕生活常识,都不可能作为一个套路,直接复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当我最初开始在中国尝试拓展事业,作为建筑师的事业,其实是深受我父亲的影响。那时,我已在意大利开设建筑师事务所10多年,有员工、事业合作伙伴、有很好的客户群,大部分在欧洲、小部分在亚洲。而我的父亲,是一位对于神秘古老的中国一见钟情的伟大情人。从他1965年第一次来中国,以及在那10多年后他把事业的重心放到香港,他每次回到意大利,与我谈到对中国和它未来发展的看法,都带给我潜移默化的改变,在我的内心,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开始的几年,我尝试独自生活,将家人留在意大利,我每个月来回地飞行,时间和精力对半放在意大利和中国。我逐渐意识到,如果真想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十分的专注,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中国。幸运的是,我的妻子支持我的决定:就这点她和我共同做了一件,后来看来十分正确的事情。我们决定带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起来中国定居,这在当时其实是有些冒险的决定。

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家庭成员,全部都抵达上海的日期为2003年4月4日。所有那时在中国生活的西方朋友,都纷纷离开中国的时期,原因是――非典。而是我们逆向而动,以饱满的热情留了下来,这一留,一直到了现在。到今年在上海有我的家人已经将近八年,我个人在这边工作已经十年,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美好的国家生活,我有机会去理解、去欣赏,还可以与很多人一起工作。如果要在一个国家发展,我们务必要深入这里的生活,并且尊重生活和工作里的点点滴滴。出于这个原因,无论我在哪里工作,我有很多意大利建筑师伙伴和朋友、西方的朋友,同时也有很多当地的同行朋友、有社会各界的朋友和支持。

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纷纷邀请国际大师建造地标式建筑或城区的热潮?例如: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扎哈设计的广州歌剧院以及郑州邀请黑川纪童设计新城区。

大型的国际项目的建设,很正常地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建筑大师的参与。不仅仅在中国有外国建筑师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重要项目中,都有为数不少的非本国建筑师的作品。建筑设计的国际合作,是反映世界经济、国际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理念,充分交流融合的一种国际合作。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每年新增建筑的数量占全世界的一个很高的比例。如果做一个近几年的项目统计,实际上在中国全年完成的建筑项目当中,真正是由国际著名建筑师完成方案设计的比率,其实仅仅是总数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由于国际建筑师参与的公共建筑项目,通常都很重要,社会关注度都很高,所以留给大家的印象中,国际设计师主持的设计项目数量不小。其实,我个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这个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外国建筑师参与其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工作。

但是,在如果在采用国际方案方面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说,中国的建筑项目组织者,可以提出的要求是:中国不需要外国建筑师来复制他们以往的作品,也不需要外国建筑师来做过于冒险的建筑方案的试验。中国需要的是真正的具有创意的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国的审美和文化,反映了经济水平,推广了高水平建筑理念,结合了国际建筑技术,反映了项目成本要求等等,各方面都真正运用到国际建筑师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幸运的是,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积累了越来越多与国际建筑师合作的经验,能够将这一股力量,更好地运用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来。

您曾经参与了中国多个城市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规划,您对于目前中国大规模拆迁旧城区用于建设新的商业项目,有何看法?

不幸的是,在中国,我们还将继续看到这样的拆迁。虽然较以前相比,这个现象减缓了一些。自从建国二、三十年间,中国建筑的使用期很短,因为商品房经济的推动,很多建筑没有站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得到维护、翻新、再利用,而是简单地被拆除了。这体现出缺乏前期计划性,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遗憾是,在拆迁的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中国没有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没有对值得保留的、有价值的,文化或自然方面的遗产加以保护。与以前相比,在中国这一课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社会关注,但当下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概念仍停留在初步的概念。例如,目前有一些复建古旧建筑的开发项目,类似上海的新天地、豫园这样的项目,它们以修复历史为名,实际上当中真正使用的老建筑百分比非常低,功能也被完全旅游商业化了。虽然商业角度上有知名度,但我通常看到的是作为历史建筑的恢复,这些项目已完全丧失了重现人文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魅力。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欧洲学习,从我们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古建筑修复不仅是保留建筑文化,而是过去的历史、更深层的无数次研究和辩论的题材来源。通过古老的建筑,保存了社会生活许多重要领域的原貌和研究探索,对于保存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强大的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古建筑维护、修复的方法,千万不要采用在本质上摧毁整个或部分历史街区的方式方法,将建筑物努力改为适应今天需要的没有灵魂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历史建筑的维护,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应该立刻行动的重要课题。

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悠久的文化和文明的程度,我认为中国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应该立即把保护历史建筑放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政府和社会应该有专门的基金来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紧急救援。在欧洲国家,政府划拨维护历史建筑的费用是非常惊人的。中国还处在发展当中,但是保护维护、复建修建历史建筑的工作,需要准备和形成机制,也是需要所有有识之士开始行动,并尽快看到结果。

依据您的经验,中国高档住宅区的规划在近几年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住宅建筑的发展,仍将会有一段非常快速和激进的变革,因为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如此快速的阶段。我相信,在前一阶段地产市场开发的许多与中国传统或文化没有关联的建筑将逐渐淡出流行,而更能传承本地文化的现代建筑将会取而代之。中国的住宅已开始研究自身的文化,并且实践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建筑风格,并体现出民族的文化拒绝被国际文化同化的趋势。在当代的中国,有一批强大的年轻建筑师团队,不断探索、孜孜以求;欣赏传统、追本溯源,用新的建筑语言重新诠释现代。对于建筑美感的诠释也用更多元化的手段,显然,市场也将不得不承认,并鼓励这一趋势。近两年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跻身于领先国家之林,全世界意识到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时间过长。这个国家正经历着飞越发展,人民对文化的诉求、精神的追求,推动着中华民族重新评估过去,力争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同,这种追求同样表现在建筑设计风格的形式上。唯一对中国住宅,不仅仅是高端住宅,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是,或者说我可以真正地批评的是――中国住宅目前对建筑节能的不够重视。不幸的是,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国家,是许多工业化国家。大家都说得很多,但做得不够。虽然大家都在谈能源利用、地缘热泵和太阳能利用等,人们可以看到好多住宅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但在中国,现实的情况是,大众仍然缺乏对节能概念的基础知识。有些高端住宅区,尽管采用了昂贵的装饰材料,重金打造景观园林,可是建筑物都没有做到真正的隔热保温,住宅小区的墙壁和窗户的完工质量都是缺乏概念的。把基础的建筑节能措施做好,尽量建造达到国际水准的绿色建筑,高端住宅应该多花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增加一些投资来树立住宅的典范。

另外在欧洲,几十年前,我们已为建筑节能和噪音污染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它还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趋于更为严格的方向中。现在也出台了限制视觉污染的法律,不仅对环境方面的污染立法严惩,对视觉污染、噪音污染,我们都形成法规和社会共识去消灭。现在,在中国天然气和电力成本显著增加,这将增加制造成本,影响购买力。此外,日益城市化进程也将导致能源需求急剧增加。

如果从今天起,中国以这样惊人的速度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每年几千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此后的每一年,中国对能源的消耗完全可以向良性的方向进一大步。但是,需要立即行动,中国不能再等了,否则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