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莉.梅尔森:以“家丑写作”搅动英国文化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莉.梅尔森:以“家丑写作”搅动英国文化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把17岁的“瘾君子”儿子扫地出门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总有敢于吃螃蟹的人。为了“忠于自己的内心,真实地写作”。英国知名女作家和评论家朱莉・梅尔森将自己和17岁“瘾君子”儿子反目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让“家丑写作”一时成为焦点。

在出版《迷途的孩子》之前,48岁的朱莉・梅尔森已经是英国文坛小有名气的女作家。1994年她的第一部半自传小说《梦游》甫一上市,就荣获当年《星期日邮报》主办的约翰・卢威连・莱斯奖。此外,她的另外几部小说近几年还获得过都柏林文学奖和史密斯文学奖,后者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斯・莱辛曾斩获过桂冠的奖项。朱莉还是英国观众经常能在BBc二频道等知名媒体看到的文艺评论家。虽然她的文风向来以描述阴暗心绪和超自然事物见长,但当《迷途的孩子》上市之后,还是令人吓了一跳。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朱莉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在《梦游》中她描述了一个冷酷无情,不胜妻子烦扰,最终死于自杀的父亲。这个父亲的原型普遍被读者认为就是朱莉的生父,因为她的父亲就是自杀身亡的。《梦游》的出版毁掉了她和母亲与妹妹的关系。因为这本书招来了大批记者蹲候在朱莉母亲和妹妹的家门前,等待制造话题的时机,让她的家人不胜其烦。

如果说自揭老底对于作家来说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迷途的孩子》则越过了一般作家都不愿越过的雷池――大揭自己孩子的老底,更何况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值得父母骄傲和炫耀的,甚至是所谓的“家丑”。在最近接受采访时,朱莉解释了她这么做的原因――为了真实地写作,并且以切身经历告诫人们的危害: “尽管我力图展现一个可爱的儿子,并表示出我是多么的爱他,但事实上读者看到的却完全相反:一个自私乖张、和父母矛盾重重的孩子,这一切都是造成的!”

《迷途的孩子》按两条线索分别叙述:按照计划,朱莉本打算写一本研究19世纪英年早逝的女艺术家玛丽・耶勒莉(Mary YelloIy)的书,没想到在成书过程中却遭遇了家庭危机,屡屡让她分心。17岁的儿子雅各布就读于伦敦一所音乐学校,但由于交友不慎,尝试了一种名为“臭鼬”(Skunk)的烈性大麻制品,从此便坠入渊薮。在的作用下,他从一名聪明上进的全优生,堕落成了“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辍学生。最后甚至发展到从朱莉包里偷钱购买,向自己的亲弟弟介绍。当朱莉和孩子的父亲强纳森发现,雅各布不仅丝毫不听他们管束,甚至还对父母挥动老拳,甚至以刀相向时,才意识到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在每次的管教都以暴力结束。强纳森感到“自己已经打不过儿子了”的窘境下, “为了家里另外66.6%的孩子(一儿一女)的安全”,朱莉向雅各布下达了最后通牒:从家里离开。在流浪了三周之后,饥寒交迫的雅各布曾在凌晨回到过家里一次,为了叫醒他们,他把家门前所有的花盆都砸到了门上,吓得父母抱作一团,叫来了警察。经过调解,雅各布回到了父母身边。但屡教不改的他又在18岁生日的第四天后再次被扫地出门,只剩下被折磨得心力交瘁,而又无能为力的朱莉。在文章中她曾写道,为了成书考据,她拜访过埋藏耶勒莉的墓园,却无意间在另一座19世纪的墓碑上看到过“我亲切的,挚爱的儿子”的字眼,立刻引起了她的感慨:“雅各布,我曾经可爱的小男孩,已经像这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幻影一样一去不返了,虽然我还深爱着他,但实际上他早已经不可亲近了。”

母与子的“罗生门”

《迷途的孩子》一书出版之后,立刻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以殛《卫报》等主流英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贡献大篇幅版面报道此书,也使得朱莉遭到了来自很多和她一样的报纸专栏作家的“炮轰”。

《星期习泰晤士报》评价说:“朱莉的儿子被出卖了,因为她先是一个作家,再是一个母亲。”而曾经开设青少年问题专栏的作家汤姆・阿特利(Tom Utley)则更加尖锐:“我只能诚实地说,如果有人要我这么做的话,唯一的动力就是可能获得的诱人版税。”但在看过书的读者中,却存在着多种声音。在亚马逊新书榜的评论簿上,有的读者觉得朱莉的新书非常无聊,而且对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毫无帮助,有的读者质疑她说,在和儿子发生矛盾前后3年多时间里,有写书的工夫,为什么不送他到戒毒所强制戒毒,这只能证明她是一个失败的母亲・还有的读者却力挺朱莉,表示只有亲身和“瘾君子”相处过的人,才知道那是多么艰难的经历,朱莉所写的内容不仅感人,而且属实,没有仔细读过全书的人,无权对她品头论足。

尽管面对来自备方面的质疑,朱莉却表示,就算“众叛亲离”,自己也对出这本书毫不后悔。唯一让她难过的是,现在雅各布为了4000英镑的报酬,接受了著名八卦报纸《每日邮报》的专访,把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卖”给了这家“不入流的小报”。

但在现年20岁的雅各布这里,人们听到的则是故事的另一面。在被赶出家门之后,他靠在街头弹吉他为生,居住在伦敦南区一片治安极其混乱的贫民区,“甚至有三个邻居都服过刑”。运气好的时候,他一小时能挣20英镑,但大多数时候都过着“欠债、上顿不接下顿”的潦倒生活,因为他依然离不开。但雅各布也承认,成人后自己才明白,其实母亲还是爱他的。据雅各布自己分析,由于祖父自杀的事情,母亲从小就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在她的第一个儿子雅各布出生之后,朱莉不希望他的童年像自己一样,加倍给予雅各布“世界上最完美、最宽容和最伟大的母爱”。他的童年生活一直十分理想,但12岁那年家里发生了“母亲没有写出来的变故”。导致了他对生活的迷惘和不信任:“我田园诗般的童年被粉碎了,至少有一年的时间,打架、残酷的现实和关于父母要分居的讨论充斥着我的生活。我不能说出原因是什么,因为那样做是不对的。虽然他们没有分居,但可能分开比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要好。可以说,正是他们当年这种掩饰的行为,造成了现在的恶果。”

流浪后,稚各布曾经打算重返学校,用自己攒的钱选修了伦敦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不料在考试之前,他看到了母亲的书稿,立刻觉得。万念俱灰,什么学习的心情都没有了”。在接受采访时雅各布说,妈妈“将他人生中最低潮的时期摘录出来,并巧妙地将之融入文学作品的做法”,让他感到“下流和龌龊”:“当时我只是一个处于困惑中的少年。我太年轻了,还分辨不清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书中所写的内容是节选的一系列事件,并不是真正的我。但她在书中居然给我贴上‘瘾君子’的标签,这让我非常难过。”

在当事人纷纷站出来表态之后,事到如今很难分清谁对谁错。当雅各布说出。我不是瘾君子,但我15岁时就开始抽大麻,那不过是为了灵感和消遣”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觉得他不是个问题青年。但另一方面。朱莉也绝不是个传统的母亲。她和雅各布的父亲,曾获得过奥斯卡编剧提名的强纳森虽然生育了三个孩子并长期同居,却从来没想过要和他成为法定夫妻。在2000年的一篇专栏中她曾这样写道:“12岁那年父母的婚姻破裂之后,我根本不想再见到父亲,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自己靠不上他,因为他根本不懂爱和责任。我30岁那年,他自杀了,可我并没掉一滴眼泪,因为我们之间根本没有爱。”当雅各布说出自己12岁时父母之间关系出现问题的“秘密”时,可能读者才会突然发现,这个被媒体疯狂炒作的闹剧,原来是一场命运的悲剧,而《迷途的孩子》一书,不过是一位缺乏爱、不会爱的母亲在教子失败之后的一种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