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营林措施在栗山天牛防治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营林措施在栗山天牛防治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研究用营林措施来防治栗山天牛,旨在探索和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当前的栗山天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对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营林措施;栗山天牛;防治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icinae)、山天牛属(Massicus)(萧刚柔,2000)。该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成虫具有群居习性(高国平,2001)。

栗山天牛的爆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栎木木材的工艺性能,而且阻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吉林、辽宁两省已失去有利用价值的木材总计达60余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余元,间接生态损失更为巨大,且栗山天牛危害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1]。

该虫种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树木,防治比较困难,因而防治技术方面一直未见比较成功的报道,仅仅一些生产部门自行采用一些简单措施,来减少该虫的扩散蔓延,因而防治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栗山天牛幼虫个体大,中、老熟幼虫在心材部分蛀道生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仅在低龄幼虫期和成虫期阶段施用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机,上述防治手段的效果就大打折扣[3]。为迅速降低林分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有效控制栗山天牛的扩散蔓延,营林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是十分有效的[4]。

1 试验方法

试验区的位置: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经125°46′~127°54′,北纬42°33′~40°18′。南北长约235 km,东西宽约180 km,总面积为27120 km2,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4.8%。

林分选择:选择虫源地周围的栗山天牛扩散区,有虫株率在20%以下,虫龄为中到大龄幼虫,周边有集中连片的虫害爆发风险高且未有发生的蒙古栎林分。

采伐时间:一般在林木停止生长后。

采伐强度:一般不应超过30%(蓄积强度),郁闭度一般不应小于0.5。

应采木确定:尽可能去除有虫株。

被害木处理:就地帐幕熏蒸,杀死原木中的所有活虫。

防治效果确定:在第2年晚秋或第3年的夏季调查进行林分改造的林分及其周边采伐当年未发生或发生较轻(有虫株率

有虫株率调查:在每个试验区和对照区中,各选择1块样地(样地面积30m×40m),调查60株林木,统计有虫株率。

调查内容包括树木受害症状、发生面积、有虫株率等。采用样株调查法,以小班为单位,在小班内随机选取60株蒙古栎作为样株,逐株调查样株上有无栗山天牛羽化孔、样株树干基部周围有无栗山天牛蛀屑、树干上有无幼虫排出的粪便和蛀屑,以此确定蒙古栎是否被害。

2 实施效果

2.1 卫生伐对采伐林分的防治作用

从表1和表2可见,施以卫生伐的林分,伐后林分的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有虫株率极大地降低,有虫株率达1.67%以下,减退率达到了90%~100%。

2.2 卫生伐对山天牛扩散的防治效果

从表3、4可见,在毗邻卫生伐林分的蒙古栎林分中,林分的有虫株率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而在发生中度未进行卫生伐的林分中,有虫株率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与未施卫生伐林分毗邻的林分有虫株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超过100%,达到120%。可见卫生伐可有效地控制栗山天牛灾害的扩散。

3 结论

栗山天牛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危害时期较长、隐蔽性较大,给全面防治增加了难度。所以,要想做到彻底防治,必须本着“治轻、伐中、弃重”的原则,先搞好虫情调查,防治前,要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林班、小班进行调查,查清发生面积、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确定受害程度。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按有虫株率划分:有虫株率2%以下不视为发生;2.1%~20%视为轻度危害;20.1%~40%视为中度危害;40.1%以上视为重度危害。在科学划分危害区类型的基础上,分类实施,制定出适宜的治理对策。“治轻”是对受天牛危害较轻的林分进行卫生择伐,清除有虫木和虫腐木,消灭虫源,然后进行封育,虫源木被清除后,发生率明显下降,控制率达到75%以上,确保了健康林木的安全;“伐中”是指加快采伐中度受害林分,根据不同地块的受害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按采伐限额指标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采伐计划,采取一沟一坡的方式进行采伐,力争将天牛消灭在幼虫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虫源。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中,将长势弱和少量受害的林木及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增加林间的通风透光性,促进林木的生长。抚育间伐后,降低了害虫种群数量,提高了林木对害虫的抵抗能力,害虫发生几率大幅度下降。

参考文献

1 孙晓玲等.栗山天牛发生及防治的研究现状[D].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 皮忠庆等.吉林省栗山天牛专项调查技术报告[J].吉林林业科技,2007(1)

3 王志明等.栗山天牛发生现状及防治问题探讨[J].植物检疫,2007(6)

4 赵秀莲,原中月等.辽宁省栗山天牛综合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