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永远的集体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永远的集体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月4日,一个青春的节日。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十届《五月的鲜花》演出。满台的朝气,满台的生动,满台的青春。我早已白发苍苍,但一首首老歌,一段段新舞,又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而且找到了火红岁月的感觉。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激越澎湃的日子啊!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句名言:“以革命的名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好多好多年了,久违了。以革命的名义,实质上是以青春的名义;忘记过去,实质上是忘记青春时的奋斗,就意味着对青春的背叛,对人生意义的背叛。也许,这些正是“红歌”“红舞”对我最大的启迪。

这次《五月的鲜花》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把鲜花与跟党走联结在一起,自然想起鲜花为何而开放,幸福从何而来。青年人往往会这样,满眼的鲜花,却把金色的阳光撇在一边;满心的幸福,却把幸福的缔造者丢弃脑后。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以青春的名义回忆过去,不能忘掉先辈走过的那段历史、那段路,不能忘掉革命岁月留下的光辉传统和最壮美的理想。

革命传统教育从社会学角度讲,涉及到什么是传统与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曾经对传统有过一个精辟的定义:“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爱德华•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译序)因而,他的结论是,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破除其传统,一切从头开始或完全代之以新的传统,传统并不是现代社会的障碍,把传统与科学理性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于是,我们应当确立这样的观点:传统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传统不只是过去时,而且是现在进行时、未来时。是的,革命年代已远离我们而去,但革命年代留下的思想、理想、精神,还应是我们不断向前的文化力量。听从这种道德感召力的呼唤,去开发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沉淀,我们会极大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走进又一个新时代。因此,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盲目的、毫无理性的。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革命传统教育,同样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有著名的社会学家对记忆的转向做出了判断:从个体视角转向了集体视角,从生理心理学转向了社会学、文化学。转向集体视角的记忆必然形成集体记忆,而只有从集体记忆的框架中才能重新找到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反过来说,某种个体记忆的遗忘或者变形,往往是集体记忆框架发生变化所致。文化是复数,即文化应当是“我们的”,而不应当是“我的”,“我的”应当融入“我们的”,这就是文化的集体记忆,这就是文化,而集体的文化记忆才会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青少年,包括小学生,集体记忆正逐步淡化,对民族的文化传统正失去集体记忆,因而集体记忆的框架对于他们有时显得比较模糊。假若他们忘却了南泥湾的歌声,假若他们忘却了“哪里有石油哪安家”的王铁人……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有精神的滋养和支撑吗?我们民族的未来还有理想的烛照和引领吗?无疑,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少年在集体文化记忆中,又向着光辉的未来前行了一步。

革命传统教育唱响了我们民族的时代主旋律,那就是把反映一个社会最大多数群体的认知,把反映一个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观念,把支撑一个社会的共同精神、共同理想,当作我们的主旋律。革命传统教育所唱响的主旋律,需要形式,需要载体,需要活动,像《五月的鲜花》,让学子们以独特的方式来表演。这样的形式中跃动着青春的风采,展现着青春的壮丽诗行,青少年们喜欢,乐于接受。需要注意的是,革命传统教育不能形式化,不能停留于外在的表演,而需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事实证明,为表演而表演,为形式而形式,革命传统教育便失去了意义和光彩。同样,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在节日里进行,在节日里才会形成鲜明的文化记忆,使那个节日永远成为心中的文化印记。需要说明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革命传统教育更为重要,它可以使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生活化,进而形成长效机制,“五月的鲜花”才会四季开放,集体的文化记忆才会是永远的

【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