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经济是否再次面临通货膨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经济是否再次面临通货膨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了规模巨大的流动性,希望通过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来改变市场的悲观情绪。但是,今天当各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发展好转,市场信心缓缓提升的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2007年全球所遭遇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再次有抬头的迹象。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反弹,各国资本市场的大幅度回暖,不少人发出担忧,如果各国中央银行不及时对现行的货币政策做出调整的话,世界经济可能将再次面临通货膨胀。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恐慌是荒谬的。

且看正反两方都搬出了哪些理由为自己的观点佐证――

孙立坚:“后危机时代”要抵御通胀风险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的文章。文章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挑战可能各不一样,欧美国家主要是因为各国政府不能及时拿出流动性输入机制的“退出”方式。比如,国有化资产能否在市场上卖出一个“好价格”等,从而导致通货膨胀高企的局面,逼得货币政策采取强硬的180度掉头的状态,这对刚刚复苏的经济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经济复苏慢的国家就会面临让政策左右为难的经济“滞胀”状态,这种状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持续不能得以遏制,那么,一定会波及到其他经济已经复苏的发达国家。

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生产能力和增长的空间较大,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货币流动性的市场泛滥压力,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因为投机资本的猖獗再次高企不下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目前这种迹象也已经出现。所以,输入性通胀问题同样会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对那些外向依赖性大、而目前经济复苏程度低的国家而言,打击可能是巨大的,由此也会收窄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不能排除由于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而明显下降,导致实业部门的资金再次回流到发展缓慢的金融市场中,造成严重的资产泡沫情况,甚至不良企业恶意圈钱投资过度的问题会再次困扰所在国的监管部门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之,“后危机时代”最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再次齐心协力地抵御在过去全身心应对全球性流动性危机的过程中“迫不得已”地给今天埋下的十分严峻的通胀风险。

索罗斯:一旦经济稳定应快速收缩货币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索罗斯的文章。文章说,建立监管框架的任务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目前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与长期目标南辕北辙。这就像应对汽车打滑一样,你总会需要先将方向盘转向车子正在滑行的方向,然后才可以调正车头。我们遇到的情形就是这样,首先需要动用政府的力量,用这仅存的还能得到市场信任的力量来填补消失的信贷市场。这意味着需要增加政府债务以及扩大基础货币的规模。一旦经济稳定,就必须要尽可能与信贷复苏同样快的速度收缩货币,否则在送走通货紧缩之后,通货膨胀马上到来。即便政府正在处心积虑设计这一微妙的策略,但在思想里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最终目标,否则将陷入难以反转的困难境地。

谢国忠:这一轮通胀来得比想象快

《重庆晚报》报道,近日,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明确表示,“这一轮通胀,来得比我想象中要快。”

他说,原油价格去年12月最低每桶32美元,瑞银甚至悲观预言2009年原油可能会见到20美元。然而仅仅过了3个月,油价只用了两个月就涨了近一倍。

这一轮油价反弹已不能用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解释,这主要反映了金融需求的驱动。由于各国纷纷效仿美国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引起了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作为抵御通胀的资产重新受到青睐。大量资金涌入石油市场交易所基金(ETF),直接推动了原油期货价格大涨。

谢国忠称,通胀来得比他想象中要快。原本以为要等到经济稍微有点上升的时候,通胀预期才会反映到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来,但现在都等不及要涨了。美国、中国通胀的苗头已经出现。“一般人认为,经济低迷的时候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大开印钞机,但我认为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上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导致发达国家在增长疲软、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高企,陷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滞胀。而在发展中国家,同时出现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不一定是经济过热、供给跟不上需求才会导致通胀。他认为,现在看来,世界经济已经没有悬念地滑入了一个长达10年的“滞涨时代”。

傅勇:美国债膨胀将诱发全球通胀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经济学博士傅勇的文章。文章说,货币政策太重要,以至于它还承担着其他职能。虽然美联储的独立性有制度保障,但美联储的目标并不完全在于控制通胀。它还追求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这就意味着如果经济复苏乏力,它就需要保持低利率。

这就会产生一个为赤字财政化的机制。如果美联储认为有必要将利率保持在低位,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消费,就不得不进入国债市场,为赤字融资。当政府债券供给增加时,债券价格会下降,利率会上升,并会带动各种中长期利率的整体上升。美联储能够做的是,为债券市场托市:增加购买,压低利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人要求美联储必须这样做,但它实际上执行了通胀式的货币政策。

微妙的是,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盈余国家不再信任美国国债,灾难将提前到来。美联储不可能坐视美国国债市场其实也就是美国政府,其结果是美联储将放出巨量货币来维持美国财政的运转。这将加速美元的崩溃和全球通胀的到来。也就是说,当前的美元格局虽不合理,但还会受到支持。

范剑平:短期应急式调控正在过去

《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信息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此轮世界经济危机将从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的阶段逐步走向第二个阶段―滞胀,货币政策对此并无太多有效招数,尽快培育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等新的增长点,有助于解决滞胀,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世界各国的复苏之路将是不平坦的,不平坦的复苏过程中又出现了阶段性的滞胀局面,世界各国物价回升时间之早,上升速度之快,超出原来的预期。”范剑平认为世界经济走势会出现物价回升先于经济回升的新现象,过去一般认为经济是先行指标,物价是滞后指标。这次则将出现物价回升快于经济回升的现象,至少会出现阶段性滞胀的局面,失业率上升和物价上升同时出现,因为决定价格走势的因素――供求变化已经退居其次,货币变化甚至只是对货币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导致价格回升。各国货币当局会对这样的滞胀局面束手无策,加息、减息都不妥。

范剑平表示,美国当年的滞胀,最后是靠结构性政策,靠新增长点的出现才把经济从滞胀的泥潭里。未来世界经济要从可能出现的滞胀局面中走出来,需要尽快培育新的技术增长点,比如各国最近都在对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注入巨资,未来对于新增长点的投资可能成为经济政策的重大取向。他认为,我国过宏观调控政策正从过去主要刺激投资的政策向进一步刺激消费、为新的增长点培育市场的有关政策在转化,从主要是扩大内需向扩大内需和稳定外贸出口相结合的政策在转化,从主要是经济本身的刺激向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和培育增长点的政策在转化。

樊纲:考虑处理通胀隐忧为时尚早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宏观性政策要执行两到三年,才能把经济托稳,现在还远不到担心通货膨胀问题的程度。

樊纲认为,尽管全世界都投放了很多货币,但是各国中央银行其实都很关心也很警惕通货膨胀。他以美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两次在国会作证都提到,一定的时候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等到市场货币流动性开始恢复,美联储就会往回收。它既然能放货币,自然也能收货币。中国的央行同样也关心本国通货膨胀问题,也有能力应对货币的收放。而且他相信未来会有一个货币回笼的过程。

另外,他认为,从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关系来讲,现在还远没有到处理通货膨胀隐患的程度。现在中国通货紧缩还有1个多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还有5%~6%,整个投资还不够活跃,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观望。

克鲁格曼:担心通胀是“荒谬的恐慌”

《重庆晚报》报道,有舆论提醒说,恶性通货膨胀就在眼前。而克鲁格曼对此表示反对。他怀疑,这种恐慌至少部分是缘于政治而不是经济。他称,美联储最近从政府和私营部门购买了大量债务,并用信贷银行的额外的储备金来支付购买费用。在正常时期,这样做会导致高通货膨胀。但现在不是正常时期。银行并没有把多余的储备金贷出,它们只是坐在储备金上不动,实际上,银行正在把钱送还给美联储。因此,美联储根本就不是真的在印钞票。

他认为,这些行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目前对通货膨胀的议论,是“荒谬的通货膨胀恐慌”。克鲁格曼还表示,即使联邦债务可能会上升到GDP的100%以上,美国也不会制造通货膨胀来减轻债务。他说,过去20年来,比利时、加拿大、当然还有日本,都经历过债务超过其GDP的100%的情况。美国在二战中产生的债务也超过GDP的120%。不过,在上述例子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利用通货膨胀来解决问题的。

王庆:货币紧缩不该做,也不会做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说,“现在对美国及全球的通胀担心是不必要的。”王庆说,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应该不会,也没有必要马上对现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收缩,毕竟我们面临的还是一个危机处理、使经济避免重复最严重大萧条的状况。

“对信贷增长快迟早会导致通胀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全球实体经济需求仍然疲弱、产出缺口仍然很大的时候,我们认为,上述货币理论就会失效。”

王庆认为,宏观经济已经率先企稳的中国,未来12个月更不存在通胀风险。

美元之所以前一段走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危机过程当中,“美元成为避险天堂”的作用出现。尽管大家对美元、对美国国家实力和整体经济有一个长期的看弱,但短期内由于危机,使得美元短期避险的作用得以彰显。这产生了对美元的需求,进而美元汇率走强。然而,当经济危机逐渐平息,尤其美国金融系统风险降低以后,美元避险作用就不明显了,相反作为一般意义上价值储藏功能被更看重。一旦这个市场情绪发生转变,自然对美元的需求就不是太强劲。

在全球前所未有的通缩压力下,大家都在讲通货膨胀,这说明了中央银行非常成功地制造了通胀预期。只有通胀预期比较强的前提下,才可能帮助中国经济度过这个所谓“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本栏编辑:唐蓓茗Email:tbm030@yahoo.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