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剖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剖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会计界的严重问题。对此,人们做了许多的分析,但大多数是从会计到会计,未能从更高的层面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审视问题的本质。实际上,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应从经济体制、会计管理体制、法制、财会制度、会计道德等方面做出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理论成因 实践成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Truth)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至今,会计学界对该问题仍未能达成共识(如关于收益的真实性问题,会计学界就颇有异议),虚假的会计信息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顽症,它不仅给有关各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妨碍了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也使会计业界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有的学者也因此竟将会计信息失真列为21世纪会计学的十大难题之一来看待(张文贤:“21世纪会计学十大难题” 《财会月刊》1999年第11期)。由此看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紧迫性与艰巨性。那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以下即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是会计信息不完整,未能充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全部内容;二是会计信息不真实,虚假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运行内容。就目前的情况看,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人们做出了不少的分析,但大多数是从会计到会计,企图从会计本身寻找原因和根治的良方,未能从更高的层面并结合我国实际来审视问题的本质,因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收效并不明显。

实际上,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应从经济体制、会计管理体制、法制、财会制度、会计道德等方面做出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成因

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约束下能够与会计反映的价值运动在数量和时间上保持一致,但并非绝对的吻合。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对主体经济业务的价格表现做出的基本准确、可靠的计量,但并不是精确的计量。其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不过这种偏离程度只要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就能够进行确认,否则就要依据信息受益大于信息成本的原则进行不确定性消除,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反映结果与企业经济活动表现的价值运动相一致。如果忽视这一原则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会计计量因素。

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使得会计计量不可能达到与价值运动在量上完全一致的程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往往不同步,价值运动与物质运动之间会存在客观上的偏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主要是以货币单位对价值运动进行的反映,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背离又难以准确地进行纠正,其计量结果存在偏离实际的模糊度。

3. 会计信息加工、变换过程中的假设因素。

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估计的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组合的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因而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实践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现存的经济活动环境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现实环境中充满竞争,再加上企业制度以及法制建设的滞后,就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难以避免。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如下:

1. 产权因素。

对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有的认为是会计人员身份不明所致,有的认为是所谓的会计监督不力所致,有的认为是会计信息不公开所致。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机制的功能残缺和无序运转。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产权不明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产权归属不明确。产权归属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产权必须归属于一定的产权主体;二是共有产权必须有有效的。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对企业会计信息拥有管理权的当事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之所以较为普遍,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制度运行期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当事人。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了企业会计监督权的缺位,企业由厂长(经理)把持,最终形成了所谓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第二,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界定不明确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理由有二:一是产权界定不明确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这样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二是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产权与监督权如若不对等就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

2.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缺陷。

具体而言,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足表现为:

(1)双重身份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

(2)受制于人的会计人员身不由己。

(3)利害关系一致导致会计人员偏向企业一边。

3. 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落后。

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比,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会计法》的地位不够明确、执法力度差。

第二,会计准则刚性不够。

第三,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带有偏向性。

4. 监督疲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监督机构,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未建立健全。

监督疲软导致的后果,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上面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惩处不力,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所应具有的真实性。

5. 会计人员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性质上看分为故意失真与过失失真。故意失真指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舞弊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过失失真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因过失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会计人员受恶劣环境刺激,工作情绪波动出现失误等。

会计人员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虽然不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原因在于,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人员,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处于一个独到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林钟高.会计行为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周峰,高存.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财会月刊,1994(4).

[4]伍中信,田昆儒.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