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烹饪平衡真味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烹饪平衡真味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代高濂著有《遵生八笺》,他认为饮食能养人也能害人。养人者是因为饮食能使人五脏调和,血气旺盛,筋力强壮,但如嗜食不当,有失调理,也会戕害身体。

何为养,何为害7其中奥妙全在“平衡”二字。饮食平衡,则阴阳调和,身心和谐。

淡味所强调的也是“平衡”。若要求得淡味,并非少加盐,或者不调味那么简单。作为一种饮食类型,欲得淡味必须注重烹饪原料的选择、荤素温寒的搭配、用火的适度、调料的选择用量等。

首先在食材选择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平衡。要求我们在选择烹饪原料时,除了注重营养、卫生条件外,还需因时因地择物,吃节气菜。“食能以时”、“不时,不食”。《黄帝内经》中“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最具天地中和之气,符合人体生理需求,也是适于口味的淡食。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果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这其中蕴含着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其次,注意配菜的平衡。从机体需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说,素多荤少是适宜我们健康的平衡原则,也是淡食所强调的饮食原则。荤食摄入过多,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过高,会加重肝、肾脏负担。

再次,性味平衡,这是传统的饮食平衡法。味淡,则寒凉略多于温热,酸苦咸淡略多于辛甘,阴味多于阳味,符合淡食养阴原则。

《黄帝内经》主张:“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东晋学者葛洪指出:“五味如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淡味饮食虽经五味之调,然因其平和清轻,不用大辛、大甘、大苦、大咸、大酸,而用微辛、微甘、微苦、微咸、微酸,因此可免除五味偏嗜之害,能使人阴阳平和,五脏康藻。

此外,烹调菜肴,欲得淡味,也要讲究用火适度。文火、武火,施之有别,以取真味。新鲜蔬菜,应用武火快速煸炒,荤腥海鲜,需用文火焖炖烧煮,“时疾时徐,减腥去臊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使其“久而不弊,熟而不烂”。滥用烹、煎、炒、炙、熏、烤、煎、炸,则易使肴馔火重而伤人之阴。

淡味并不废五味,仍须五味调和,只是少用使之淡。清代美食家李渔说:“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若用五味太过,食物的淡味为他味所掩,为“舌本所瞒”,则失去淡味,不利养生。若废除五味,则会变得淡而无味,既不适口,也不养生。

尽管烹调等方面都已使饮食咸淡味,但若进食量过多,亦可积淡为浓,仍失淡味养生。穆云谷在《食物纂要》中强调饮食要“知节”, “知节则自然可以身心俱泰。”

《黄帝内经》有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思是饱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害处。首先是伤肠胃。经常一日三餐饱食,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使其负荷过重,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引发胃肠病。“鱼生热,肉生痰”,长期过量饮食,特别是过多进食大鱼大肉等荤食,摄入的热量过剩,日积月累,自然就会发胖。八分饱,保健康。

当然,饮食重以淡味,还需因人因时而异,不可一概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