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身认知视角下探析课堂行为规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身认知视角下探析课堂行为规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课堂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才能使学生约束自己的同时促进自己进步。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识过程以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过程,来讨论课堂行为的作用方式,然后基于自身认知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视角下的教师行为以及教师认知视角下的学生行为的基础上对制定课堂行为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课堂行为 规范 自身认识 课堂模式

一、引言

不同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不同课堂规范,那么,在自身认识视角下,课堂应该采取什么行为规范?学生怎样对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又怎样对学生的行为采取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识过程以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过程,来讨论课堂行为的作用方式,然后基于自身认知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视角下的教师行为以及教师认知视角下的学生行为的基础上对制定课堂行为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二、认知过程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认知心理学一直是心理学的主流,其中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尤其突出。早期的认知心理学是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的符号加工模式,后来,认知心理学转向以神经的网状结构和并行加工原理为基础的联结主义模式,认知心理学开启了新的篇章。

1.自身认知过程

自身认知是指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英国作家考利在著作中提出:“认知过程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的过程。”[1]整个过程中包括感觉、知觉、语言、记忆、注意、思维等生理和心理要素,这些要素是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联系起来,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加工的系统,如图1。

图1 认知过程

根据人类对普通事物的认知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知以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也是同样的过程,如图2。通过感觉、视觉、听觉等,学生大脑获得一系列的教师行为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经过思维加工和信息处理,形成一定的形象、语义和命题,并以信息产物的形式贮存起来。同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信息也通过同样的过程形成一定的认知。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知会通过心理表征来反作用于教师,从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表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认知对自身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图2学生(教师)对教师(学生)行为的认知过程

2.课堂行为的认知过程

课堂行为的认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上课时,学生在听课时,对老师的上课行为的认知,反之,也是老师对学生上课期间听课行为的认知。基于自身认识的视角下,学生在听课期间对老师上课行为的理解带上了主观色彩,学生可能正确理解了教师行为的意图,学生也可能对教师的某些行为产生误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教师行为也会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基于自身的认识从学生的行为提取信息,形成主观认识,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根据学生的行为来改进教师自身的课堂行为。下面通过两个课堂行为的例子来分析学生以及教师的认知过程。

(1)教师表扬行为

表扬学生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通常起到的是强化的作用。教师进行表扬,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及期望。一方面,表扬会让学生心理产生满足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激励自己前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关注,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激励了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以此为动力。

(2)学生举手行为

举手是学生课堂常会有的动作,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举手来吸引教师的注意,从而获得与教师对话的权利。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观察,对教师有了一定的认知,例如有些教师比较平易近人,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学生举手表现得很积极。另一方面,在自身认知的视角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举手的行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着一定的认知。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是否及时举手,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对某个问题有着肯定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与评价等。

三、基于自身认知的课堂行为分析

从心理角度出发,课堂行为的分析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从身体的感知到大脑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形成一定的认知,通过自身认知对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认知的方法去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学生的行为反应来调整自身的课堂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2]。

1.境况逻辑法

在课堂上,教师会依据学生的不同课堂行为运用逻辑思考来理解学生的行为状况,从学生自身要素出发,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想法,针对学生的特定行为进行逻辑分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是,境况逻辑法是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要求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处事方法存在着困难,要做到换位思考比较困难。

2.理论应用法

理论是在一定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的概况。理论应用法要求教师对平时的行为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再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行为。理论应用法具有预测的前瞻性,例如,在课堂的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尝试着在大家面前说出答案,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引,这样会慢慢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可以预测到学生会逐渐地树立起上台演讲的自信。但是,理论应用法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第一,理论虽然可以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但是无法指明出现事态发展变化的时期,而且理论也无法指明可能出现的结局的具体形式。第二,理论虽然能够帮助教师超越现有知识的限制来预测事态的发展,但是它也可能会忽略预测未来事件发展的证据。在课堂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系列演讲的知识,通过修正学生中不适当的演讲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演讲能力的目的。但是教师的一系列演讲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有些学生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营造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样可能与演讲的主题相悖,教师可能会评判这些学生演讲的不好,但是这些学生在未来的演讲舞台上可能成为最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