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痛烧”警惕胆管结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痛烧”警惕胆管结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北保定95岁的梁奶奶身体一直比较硬朗,生活可以自理,一日三餐规律。近两个月,性格开朗的梁奶奶突然发起烧,腹部总是不舒服,吃不下饭,皮肤开始变黄。她到当地医院肝病科、呼吸科、消化科分别做了检查,排除了肝炎、感冒、胃肠病,但未最后确诊,老人究竟得了什么病?患者来到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韩英教授看了X光片后,发现患者胆管直径增粗至1.2厘米,最后确诊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这种疾病如不及时采取减压、减黄措施,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高龄老人不适于做手术。专家们专门为梁奶奶制定了“内镜取石”方案。X线监视下,纤维管由口腔进入胃、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和胰管的交汇处。这个“开口”已经堵塞,医生用电凝刀拓宽“开口”,用取石网篮、碎石网篮、取石球囊进行取石、碎石、清扫胆道。手术过程不需要打麻药,仅用了40分钟就取出十几块大小不规则的结石。结石坚硬,多呈三角形,其中一块直径大于2厘米。手术两天后,老奶奶体温恢复正常,吃饭也香了。据悉,如此高龄且如此快速解除胆结石症状在国内尚属首次。

胆管的形状像一棵树,有枝有干,还挂着似梨子一样的胆囊;胆汁的流动像一条河,有支流有主流,在胰管的交汇处流向十二指肠。如果管腔内有“杂物”堆积,如石头、息肉、肿瘤等,压迫胆汁流出,会使胆管变粗,“出口”变窄。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盐的刺激,引起化脓性胆管炎。长期炎症容易使粘膜发生癌变,死亡率很高。胆结石初期没有症状时,石头可能会像泥沙一样细小,会被误诊为慢性胃炎。一旦出现症状,典型表现是“黄、痛、烧”。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差,感觉能力差,开始出现症状时,往往不警惕

胆石症的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胆管结石的危险性更高。外科传统治疗的方法是剖开腹部,切开胆管放脓,可以取出靠近胆管的石头,但再深层的石头就不能取了。体内会有30%~40%的残留结石,还需做第二次、第三次手术。胆道解剖复杂、变异大、手术有风险,因此只能在胆管上接一个T形管引流挂在腹壁上,患者术后带着这个管数周甚至数月继续排胆汁,非常痛苦。

内镜微创技术可以直接做手术,也可以应用于胆道术后的患者,做残余或复发结石的补救治疗,尤其给老年人带来福音。由于内镜可重复操作,患者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多次“拉链式”开刀了。

消化内科副主任曹建彪特别提醒老年人:1、胆管堵塞后,胆红素排不到肠中,可能出现皮肤变黄、尿液变黄、大便颜色变浅的现象,这时不能只看肝病科。2、胆结石引起的炎症、卧床,可致肺部感染。一旦发烧得了肺炎,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呼吸道感染,不能光看呼吸科。3、腹部疼痛,饮食不畅,不能单纯的认为得了胃肠炎,要综合诊疗确诊。4、有“黄、痛、烧”的症状,最简单的方法是做一个B超,仔细查看有无“胆管变粗”现象。如果增粗,极有可能是胆管结石。不适宜做手术的老人可以选择内镜技术治疗。这项技术还适用于胆道狭窄、胆瘘、晚期壶腹癌、晚期胰头癌等失去手术机会的体弱肿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