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活语文课的点滴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活语文课的点滴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笔者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智慧、充满着朝气。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登堂入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提自己心中疑惑,言自己独特想法,悟人生哲理情趣,抒心灵率真情感。那么怎样教活语文课,使之达到此境界呢?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唱主角,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先让学生进行自读、钻研、交流看法,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刚开始觉得无从下手,几节课之后逐渐适应,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思维十分活跃,一节课能提出许多问题,涉及字、词、句、标题、内容、结构、主题、表达方式、作者观点等多个方面。有些问题浅显,学生提出之后互相之间合作就能解决;有的问题有深度,很有探究价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研讨,学生在探讨中非常兴奋、各抒己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大胆探讨的精神。

教学中,我把大部分吋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思考、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在回答问题中锻炼口才,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激疑导趣。这样,学生既获得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成功感,又能体会到与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二、不断学习,丰富自己,使教师自身灵活起来

要把语文课教活,不落俗套,语文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来看,语文教师都要不断地学习,以更新知识、适应时代。本人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文学书籍,如唐诗宋词、古今中外名著。特别是阅读与节选课文有关的原著,以丰富语文教学。还要多阅读语文教学理论书籍,特别是近期报刊上关于语文教改的文章,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信息。同时还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此外,语文教师还要认真阅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依教参画瓢的教法。如阅读《西游记》之后,在执教《美猴王》一文时,笔者旁征博引,结合小说的有关内容分析美猴王的形象,既使学生对美猴王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跟那些紧扣教材、照本宣科地分析美猴王来历的课堂教学相比,不是灵活多了吗?

三、善借教材,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一种“凭借”。如何借用教材丰富课堂呢?

1.巧设新课导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采取幽默、轻松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如用意蕴深刻的民间趣话,用富有哲理或富有诗意的导语,或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或用课件配合音乐渲染气氛等,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兴趣。导语要新颖、简练、精彩。如讲授《长城》专题时,我先为学生放映万里长城的画面,再配上解说词,学生边听边看,兴趣极浓。

2.开展语文活动激活课堂。语文教学最具实践性,课内课外,听说读写,从各个方面都可以使学生活动起来。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在活跃课堂的同时激励了学生。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名句欣赏、故事会、辩论会、学当记者、学做主持人、诗歌朗诵等,很受学生欢迎。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激发了活力,挖掘了潜力,培养了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练,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位激活了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把生活材料引入课堂。处处留心皆语文,老舍不正是在与劳苦人民的交往中不断积累,最终写成名作《骆驼祥子》的吗?我们应启发学生树立“交往就是学习”的观点,自觉将自己与人交往的过程转化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材料,并将之引入课堂,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内容。如教授《幼时记趣》一文时,先让学生课余时间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然后把课余所得带进课堂进行交流。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练习写作。这样,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既理解了课文,还写出了具有真实感受的文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美的享受。对教者而言,教态自然潇洒,板书美观巧妙,语言幽默诙谐,内容韵味无穷是美;对学生而言,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作文可体验美、创造美。教师要努力使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去创造。这就是“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