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江省鲁迅中学“调测卷”模拟作文点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开垦荒土
陆凯丽
入夜了。夜色凝重,浓雾掩目,我独自一人在灯光下冥思苦想。望着窗外蒙蒙的景色,就像我此刻的心一样,拨不开的疑雾,如网一样罩在心头。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呢?
脑袋沉沉地低下去,靠在了书桌上。
移步换景,我似乎走在了一片田野上。窄窄的小路旁长满了绿莹莹的稻苗,天空很蓝,就像一幅泼了海水的水彩画,清新,自然。但是我此刻的心却是烦躁不安的,那条路在哪里呢?我继续向前走。
渐渐地,原先的禾苗不见了。越过一条沟,呈现在我面前的却是金灿灿的稻穗,饱满的颗粒,张扬的活力,无不向世界显示着它们的胜利。我疑惑地环顾着四周的一切,想着:怎么这么快就结果了呢?
加快脚步,我急切地向前飞奔,或许那条路就在前方。
风疾速地向后退去,我停了下来,眼前有景色又让我大吃一惊:凹凸不平的土地,干燥龟裂的泥土,枯黄萎焉的杂草,这是怎样破败的一块田呀!
正当我为这块地的主人感到同情时,有一个淳厚的声音从我耳边传过:“那是你写作的心田!”我惊悚地抬头,望见不远处的一位老农正在用手中的镰刀除杂草。他停下手头的工作,走向我所在的位置。
“看过前面的稻田,你有什么感想吗?”老农站在我面前问我。
“很好,很美。”我由衷地回答,“自叹不如!”
“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老者转过身指向那块荒土,“很多人都觉得前人的成果太丰厚,我们抵不了他们的十分之一,无论做什么努力都白费力气,这份超越太难。但是,不是不可能,而是我们缺少信心和勇气,还有一点灵感,即所谓的创新。每个人都是有这么一块地的,只是有些人舍弃了,跑到那片稻穗田混日子,而有些人却能开垦自己的荒地,汲取别人的优秀方法以及自己的创新用心呵护这块地,等来年的时候,就有一片不一样的景象。”
“孩子呀!要想超越,就需要有一块自己的荒土,自己开垦。记住啊!要自己开垦……”
一阵冷风将我激醒,我看着窗外不再十分浓厚的雾,浅浅地笑了。原来……
点评
模拟评分:22+23+9=54
作者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构思了一篇微型小说,以老农敢于开垦破败的长满杂草的荒地为核心题材,以“我的心理活动”展开作为线索,自然融入了人物的对话描写,尤其是老农的话极富哲理,告诉人们:要有信心和勇气去超越前人的辉煌,开垦自己的荒地。“金灿灿的稻穗”、“荒土”、“夜色凝重、浓雾掩目”“开垦荒地”等具有象征意义,譬如写作的心田也同样需要开垦,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本文结构严谨,章法较圆熟,描写具有场景感、真切感,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窗外蒙蒙的景色”,“路旁绿莹莹的稻苗”,“金灿灿的稻穗,饱满的颗粒,张扬的活力”,老农的形象,栩栩如生,情理并茂,用字传神,富有张力。这一切来自于对农村生活的真实细致的观察。
行文具有深刻性,用形象来演绎抽象的理性认识,构思新颖,不落窠臼,深得课文微型小说《半张纸》之构思艺术。此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因为“萎焉”中有一个错别字,正确应是“萎蔫”,而内容也欠丰富。故评分:内容:22分,表达:23分,发展等级分:9分。
超越 卓越
王艳芳
你愿意成为什么?是偏安于灌木丛中的斥缟,还是睥睨万物的大鹏鸟?
你的起点决定你的高度!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习惯于做一些不那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享受一些不那么困难的小小成功,他们习惯于说:“哦,你看,别人已经做得那么好了,我没办法超越他们的,还是算了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庸庸碌碌地过完了黯淡的一生。然而他们是否真的不能超越高山?我不这么认为。真正阻碍他们的是他们的畏惧和懈怠。他们不敢去承受可能的挑战,担心自己无法超越,甚至懒于超越。
然而你想成为什么?真正有胆识、有魄力的人并不把前人所达到的高度看作是阻碍,相反地,他们继承并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将它们作为自己的垫脚石,来不断构筑自己的宏伟大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种气魄,是一种自信。这是一种压力,但更是一种激励。亚历山大大帝面对父王的赫赫战功,他所做的不仅仅是敬畏与崇拜,更是不断要求自我,换来更大的霸业;宋人面对如织锦般灿烂恢宏的盛唐文化,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继承和沿习唐诗,更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终于创造出宋词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当学界泰斗宣布“物理学的大厦业已建成”时,爱因斯坦做的不是添砖加瓦,而是另辟蹊径,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宇宙的大门。他们不曾被前人的成就打倒,而是奋勇攀登,向着更高的峰巅不断前进!
越到更高峰,越困难,然而走出的每一步,也会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价值。高冈上的空气是那么甜美,让人神清气爽。这种甜美是常人所无法领会的,唯有勇者和先驱才能够品尝。人类正是由于不断开拓进取才发展成为万物的主宰,生命也正是由于拼搏与努力才愈加珍贵而有价值。
甘于平庸只能默默无闻地腐烂在泥土里,唯有敢于超越的人才能熠熠生辉!
而你想成为什么?是傲立峰峦的雄鹰,还是匍匐沼泽的小鸟?
点评
模拟评分:20+21+7=48分
本文内容上紧扣题意,作者表明了“超越卓越”的观点,采用观点式标题,十分鲜明。能贴近现实生活来写,对现实生活现象进行归纳,审视常人习惯于做一些不那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进而分析其心理原因,作者大胆运用了考题中的材料,虽然信息已经加工,然而仍不免给阅卷老师“题材匮乏,考题材料来填补”之嫌,真正用到的是爱因斯坦的材料,仍显陈旧,主要是太熟。综合考虑,故内容上评分为:20分。
章法严谨,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以设问句“你愿意成为什么?是偏安于灌木丛中的斥鹅,还是睥睨万物的大鹏鸟?”始,卒章是以“而你想成为什么?是傲立峰峦的雄鹰,还是匍匐沼泽的小鸟?”作结,可谓匠心独具,自出机杼。语言流畅,又闪烁着理性的智慧,“你的起点决定你的高度!”故在表达方面评分为:21分。
文章富有文采,善用对比,将“斥鹅”与“大鹏鸟”,“雄鹰”与“小鸟”进行对比,“甘于平庸只能默默无闻地腐烂在泥土里,唯有敢于超越的人才能熠熠生辉!”这种极具有视觉冲
击力的对比醒人耳目。故发展等级分评为:7分。
勇于超越
沈 江
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是一场漫长却又短暂的马拉松。说他漫长,因为全世界有60多亿的人在参与,而且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说他短暂,因为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或许一眨眼的工夫就是满头银发,到了行将就木之际。
在这一场人生的大赛之中,永远没有冠军,也没有最后一名。有的只是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向前,不断的超越,这里没有失败者,但前提是你要有一颗不断追求的心。
或许,前人已经留下了光辉的战绩。或许它看上去令人无法逾越,令人望而却步,但是你要相信,前人的光辉已为陈迹,他之所以被记载在史册上,因为它是一种象征,象征一种高度,而其真正意义所在是等着后人的超越,它立在史册上,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有人能超越它,这样它才足以安息。
就像唐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座丰碑,因而它站在历史的册子上高傲地俯视着一切,然而,这真的是骄傲吗?当它看到后辈们跃跃欲试而始终停滞不前,它会得意忘形地笑吗?其实它是在悲伤,是在企盼,它也期望着有一天历史中会出现一个比唐诗更伟大的文学时代作品取代他的位置,让它不必再苦苦等待,或许这就是它的愿望吧?其实,宋人应该高兴,因为有唐诗,他们才能有更高的目标,有了方向。
人生亦是如此,前人留下自己的高度,我们后辈应不懈地去追逐,超越。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我们吗?何止于当将军,还应做得更高,这样才能促使我们个人不断地提高,不断突破。人生能有几回搏?短暂的一生,既然生命不能永存,但你的高度却应在历史中垂青。为什么会出现我们?为的就是能让世界更加完美。人类更加理性。前人的高度也只有靠我们才能得以安息。
记住,人生这场马拉松中没有失败者,有的只是不断的追求与进取,我们出现的真正意义便是不断的追越前人留下的高度,一步一步的使人类社会趋向完美,个人的价值只有到这里才能体现。
点评
模拟评分:20+21+8=49分
本文作者提出了“勇于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这是切合题意的。作者开头将“人生”喻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由此感悟: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接着论述“前人的光辉业绩”的历史价值,作为一种高度已定格在那儿,作为后人来说,是超越的目标,联系考题宋人面对唐诗这一材料加以阐发,再联系人生展开论述,“人生亦应如此,前人留下自己的高度,我们后辈应不懈地去追逐,超越”,由果追因。结尾点明题旨,呼应开头。
在内容上值得商榷之处是,可进一步充实具体内容,如宋代诗人如何在诗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词”这种形式,较之于唐诗其长处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可联系学过的宋词来加以印证,宋人如何在诗的内容上进行开拓,宋诗融入理趣,是其一大特点,加以生发。如同是以庐山为题材的诗,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与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发现李诗传情,诗中激荡着诗人狂喜之豪情。而苏诗旨在达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具体形象揭示客观的事理,理趣盎然。北宋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等等,均可引入,阐明宋代诗人在理趣上的追求与突破:理趣,是哲理与诗情的统一;理趣,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由于题材把握得比较好,甚至可以考虑写成一篇文学评论。
故在内容上评:20分。
表达方面,结构较严谨,语言流畅度较高,且能注意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论述文语言具有形象感,旁征博引,增强说服力。故表达方面评为:21分。
立意具有一定深度,将人生喻为“一场马拉松比赛”,是本文的亮点之一,故发展等级分评为:8分。
重生,只是为了超越
我,是一个领域的统治者,主宰着另一个领域大部分生物的命运,我便是具有“飞行将军”美誉的鸟中之最――鹰。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勇敢和坚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我是独生子女,但我曾经也有过一群亲密可爱的兄妹,我们也曾像别的鸟类的孩子一样嬉戏玩闹,但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做不成永远的兄妹。是父母教会我们鹰的本质是冷酷。在被同伴啄得遍体鳞伤的时候,饥饿的我开始反击;在被无情地推下万丈深渊的时候,绝望的我开始奋力搏击;在被摔得断骨的时候,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只真正的鹰,翱翔于自由的蓝天。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亲眼目睹兄妹们一个个死去,但我不能死,我要成为一只真正的鹰,正是这个信念,让我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
但是,岁月不饶鹰,如今的我已年过半百,我的爪子不再锋利,喙,也长满了茧,更糟糕的是我美丽的羽毛开始一根根脱落。
我支撑着疲惫的身躯站在悬崖巅上,我看到一个个同伴们朝着对面的峭壁上奋力撞去,像石块一样坠落,听不到崖底的回声。我骇然了,犹豫了,难道英勇一世的鹰最后只能换得一个自毁悬崖的结果吗?我不甘心,我决不能死。
我找到了一个隐蔽的洞穴,位于悬崖中层,确定长时间内不会受到打扰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复生计划。我开始用满是老茧的喙在悬崖壁上磨擦,鲜血浸染了洞穴,我疼得晕了过去,当我再次醒来时血已经止了,幼嫩锋利开始长了出来,我疲惫地笑了。等到新喙长好,我开始进行下一道工序,用新喙啄去旧指甲。都说十指连心,我怀着剧痛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当我终于费力拔下最后一个指甲后,我已经不能动弹,我想自己是不行了。这样死了也好,至少我已经努力过,不会再有遗憾。然而等待我的是数日后的黎明,我信心倍增,最后一步也是抱着必胜的心情去完成的。我用新长成的利爪拔出原有的羽毛,期待着下一个黎明能重新看到光亮一新羽翅。最后,我成功了。
重新翱翔于天际,我开始用崭新的目光看待一切。望着同伴们寻死的悬崖,我深切地体会到鹰的本质除了勇猛,还在于坚持,更重要的是超越。是的,重生,只是为了超越。即使前方困难重重,只要你坚信,就一定会成功。
(一考生)
点评
模拟评分:30分
此系套构作文,几乎是王族的《鹰志》(《读者》2009年24期,12月下,总第461期)一文的缩写,并稍加改动而已,且材料单一。可取之处,有形象,且切题,以及能用第一人称来写,将鹰拟人化,使之稍有变化,但力度不够。什么是套构作文,有的考生为了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事先准备若干文本,在考试时将事先准备的文本套、过来使餍。因此此类文章具有较大的迷惑性,易诱导评卷老师打出高分。因此阅卷老师更须辨伪识真的功夫。而作为考生,也并不是不能借鉴他人的文本,我们知道一切新文本的诞生,其背后都有无数个文本在推动着作者去创新,而新的文本,也必然吸纳了其他文本之长处。如何避免套构作文呢?须对前文本进行颠覆、破坏,以寄主的形式寄生于前文本之中,对前文本进行改编、仿拟、信息重组、加工处理。要善于“化”,从他人的文本材料中转换出符合作文考题所需要的材料与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语言的“蝶化”与“转换”;要融入自己的体验,或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想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他人的优秀文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若要运用王族《鹰志》这个文本的话,不应该是整体思路行文上的缩写与套作,不妨这样构思:
老鹰的生长规律告诉我们,老鹰在40岁左右时,要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因为双爪已开始老化,无法猎物;喙已结茧,无法进食;羽毛厚积,影响飞翔。它必须超越自己,所以鹰为了要让自己能够重生,在悬崖陡峭处,在飞翔中撞向悬崖,将老喙磕掉,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等新喙长成,将双爪上的老趾甲拔掉;等新趾甲长成,再用新趾甲将旧羽毛扯掉。这样再经过五个月左右的时间,老鹰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更新后,让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超越,并收获了三十年的生命。可见超越需要一份勇气,需要一种挑战困境的精神,需要直面现实的胆魄。
这样用于题旨“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作文中,显得贴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