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内部控制正能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内部控制正能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是综合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的量化指数体系,该指数源于2010年经财政部立项的全国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继2011、2012、2013年连续三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之后,2014年7月9日,迪博公司了“2014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处于基本合格的状态,但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迪博公司董事长胡为民表示,现在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只是立足于合规型内控,真正跟业务融合仍有一定距离。他强调,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可以从合规型内控开始,但是不能永远只停留在合规型内控上,要从合规型内控转向管理型内控,最终要转向价值型内控。

现状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为AA的公司共有11家,占比0.45%;内控评级为A的公司共36家,占比1.46%;内控评级为BBB的公司共103家,占比4.18%;内控评级为BB的公司共548家,占比22.25%;内控评级为B的公司共1295家,占比52.58%;内控评级为C的公司共412家,占比16.73%;内控评级为D的公司共58家,占比2.35%。

自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以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每年披露的绝对数量和绝对比例都呈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5月12日,在沪、深交易所2512家A股上市公司中,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为92.99%。2008年?2013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336家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78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76.58%。同时,在2336家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 319家上市公司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比13.66%。

据胡为民介绍,2008年?2013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有两个节点:2008年?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减少,但2012年突然大幅增加,到2013年又大幅减少,波动较大。 此外,截至2014年5月12日,在沪、深交易所2512家A股上市公司中,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71.74%。

问题

迪博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保障层面存在缺陷的比例为49%;而业务和管理活动过程存在缺陷的比例为51%。

在业务和管理活动过程之中,迪博发现:(1)因为事前标准的不健全或不合理问题占到全部披露缺陷的比例为33.68%;(2)因为事中执行不到位导致的缺陷占到全部披露缺陷的比例为77.11%;(3)事后评价主动披露缺陷的积极性和质量值得关注。对比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强制合规前三年和国际上其他主体(以美国为例)内控强制合规前三年数据,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无效的比例来看,我国是美国的七十五分之一。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比例来看,美国平均为中国的47倍。

从持续改进来看,截至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日,上市公司缺陷已经得到有效整改的缺陷占全部发现缺陷的比例仅为37%。仍然有63%的缺陷未得到有效的改进。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都没有完美状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有缺陷不可怕,关键是企业能否采取正确的方式正视这些问题,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落实改进。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规范,2013年规范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为1762家,占比75.43%;按以前格式披露为339家,占比14.51%;按其他格式披露的为235家,占比10.06%;二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披露格式不规范,2013年,11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62.04%;684家上市公司采用其他格式报告,占比为37.9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各种类型从审计的依据、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三是内部控制结论信息披露不准确:一方面表现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和内控评价结论,有一部分公司有严重差异,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定的,而它的评价结论认为是有效的,这说明评价过程是很不严谨的;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不一致,2013年共62家上市公司的两种审计意见不一致,占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量的3.44 %。

3.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内控存在重大重要缺陷以及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三项指标看,创业板、中小板的内部控制明显优于主板上市公司。但从另外的指标来看,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比例分别是主板上市公司的2.3倍、1.6倍;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公司高管违法违规比例分别是主板上市公司的1.3倍、1.2倍。这两组矛盾的数据说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并未真正反映出其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

建议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迪博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二是有部分人,包括监管机构认为内控只适用于大公司,中小公司不需要规范内控;三是内部控制开展了可还要出事,有和没有不是都一样;四是建立内部控制,就是把制度重新整理汇编成一本手册,根本没什么用;五是内部控制就是强调程序、签字,影响客户情绪,降低经营效率;六是公司总部有了内控手册,下属单位做好经营就行。

针对上述问题,迪博提出如下建议:

1.上市公司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定位,抓住内部控制的本质和关键。首先要重视内控的基础建设,包括公司治理、组织与授权、人的选用育留、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其次要着力建设好风险评估、内外部信息沟通的机制;最后,要围绕着重要的管理和业务活动,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业务边界,制定业务程序和标准;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和标准执行,适时监测执行的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偏差;独立评价执行结果,客观提出问题和不足,落实责任追究和考核;明确问题整改计划,不断优化程序和标准,配置合理的资源,持续发现和改进问题。

2.上市公司要明确期望,客观评估能力,科学规划,选择合适的风控体系。一般建议上市公司可以从合规型风控开始,以外部监管要求为对标,发现合规差异,改进管理。但是外部监管要求是普适、通用性的,企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合规型风控。需要逐步地将风控体系与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管理特点和已有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相结合,推动合规型风控向管理型风控转型,并最终趋向价值型的风控,实现基于数据挖掘和量化建模的数量化、价值化风控。如何从合规型的风控到管理型风控,再到价值型风控是央企和上市公司值得思索和探索的话题。

同时,迪博也为监管机构提出如下几个建议:严格执行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格式,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法治建设,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力度,逐步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升其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完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监管;加强关于内部控制咨询机构的信息披露,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信息披露,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