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育中坚力量 带动整体跨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育中坚力量 带动整体跨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尽快做大做强一批企业,进而带动吉林省中小企业整体跨越,最近组成11个调查组,对吉林省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

――从经济总量看,千户成长型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吉林省中小企业大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调查,到2005年,千户成长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8.7亿元,比2002年净增274.8亿元,年均增长28.7%;实现增加值111.2亿元,比2002年净增65.8亿元,年均增长24.9%;实缴税金18亿元,比2002年净增6.8亿元,年均增长17%。据统计,千户成长型企业占省中小企业总数的2.5%,但其营业收入、增加值和实缴税金却分别占全口径相同指标的12.7%、9.4%和30%。通化市120户成长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已占总量的35%,实缴税金则占总量的81%。这些成长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全省民营经济总量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从经济实力看,千户成长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潜力所在。据调查,千户成长型企业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529户,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174户,1亿元以上的83户。到2005年,千户成长型企业资产总值达532.6亿元,比2002年净增264.2亿元,年均增长22.3%。延边州70户成长型企业2005年户均营业收入3738万元、利润298万元、税金2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63.5%、17.5%。长春市204户成长型企业资产总值达73亿元,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企业114户,其中超l亿元企业11户。全省高成长型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目前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5户,其中修正药业集团2005年营业收入可达26亿元。

――从发展质量看,千户成长型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已成为全省中小企业大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2005年千户成长型企业科技投入达到3.3亿元,与2002年相比净增2.1亿元,年均增长3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型企业达到142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户;省级名牌产品177个,国家级名牌产品58个。松原、白城两市7l户成长型企业,获省级名牌产品企业11户,获国家级名牌企业7户,有研发机构的企业33户。白山市的成长型企业每年用在研发上的资金大都占利润额的10%以上。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研制开发的主导产品,有的是行业第一,有的是全国唯一,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长春市三意锅炉厂是全省唯一一家可生产A级锅炉产品的龙头企业,专利产品达到9个。梅河口兴业精密钢管厂研制的无缝精密钢管三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开发出18项科研成果,有11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3项申报了国家专利。通化双龙集团生产的特36-5型白炭黑是唯一用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研制的产品。

――从产业布局看,千户成长型企业的主导产业已具规模,并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调查发现,各地成长型企业一般都是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主导产品为依托,有效推动了带有集群特色的汽车零部件、换热器、农副产品、君子兰、医药、食品以及冶金化工、石材建材、光电子信息等产业聚集区的形成。长春市为一汽配套和服务的成长型企业目前已达到213户;在光电子行业中,全市中小企业已发展到211户,从而形成了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白山市现已形成页岩瓦、硅藻土、中草药和人参种植四大产业聚集区。临江市硅藻土行业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产值、利润均占全市的50%以上,产品占全国市场的75%以上。四平市换热器制造业已形成聚集带,全市共有48家换热器生产厂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通化市依托中药材资源,突出发展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中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级长白山中药材基地。

――从社会贡献看,千户成长型企业极大地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且已成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阵地。据统计,我们所调查的成长型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总数不到3%,但其实缴税金却占总额的30%。长春市城区成长型企业中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36户。不仅如此,成长型企业还为城乡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有效载体,甚至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调查中感到,君子兰种养现已成为长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养兰户近2000户,带动养兰人员5万多人,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梅河口市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果仁加工基地,全市果仁加工企业145户,安置就业5万多人,加工高峰期可达8万人。与此同时,成长型企业还加快进入国有企业改革领域,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在我们调查的千户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而创建的。通化市29户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后,盘活存量资产41.2亿元,带来增量资产68.9亿元,有2341名国有企业职工转换身份重新上岗。

吉林省成长型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层次低。据调查,千户成长型企业中,资源型初级加工业占33%,普通制造业占31%,而科技型企业仅占17%,高新技术企业仅占11%。这说明,我省中小企业大多分布在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仍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层次和技术层次相对较低。千户成长型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自主研发基础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些企业的发展质量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缺少知名品牌。一些企业技术和设备落后,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的低水平,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同时,有的企业还存在低效高耗、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及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满足率不足50%,流动资金满足率不足70%。去年,在全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中,来自金融部门贷款仅占3.4%。这次调查下发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问卷”显示,有95%以上的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长春市城区160户成长型企业户均资金缺口500万元以上;5个县(市)95户成长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只有8户。辽源市银行系统对工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10亿元左右,89户成长型企业生产流动资金和新项目开发资金缺口高达8亿元。一些产量大、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生产。

三是企业人才仍然匮乏。调查中感到,企业管理者素质低、员工素质低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缺少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大潮的企业家,缺少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长春市95户成长型企业中,初中以下学历人员占37%,科技人员仅占8.5%。白山市73户成长型企业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仅占8%,本科学历的仅占2%。一些成长型企业高端科技人才奇缺。通化市120户成长型企业中,高级科技人才仅占1%。辽源市89户成长型企业中,硕士生和博士生还不到0.1%。企业求贤若渴,但许多人才都聚集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缺少相应的人才释放政策,企业很难获得人才。

四是外部环境亟待改善。通过调查感到,目前制约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成长型企业尚未享受到应有的平等待遇。一些部门依然存在着权力化、利益化的问题,检查多、收费多、罚款多等影响发展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上程序多、手续繁杂。一些企业反映,在其他省市贷款往往审批一周时间,而在吉林省则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围绕吉林省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到2010年,千户成长型企业增加值要由现在的111.2亿元增加到33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实缴税金由现在的18亿元增加到45亿元,年均增长20%;出货值由现在的7.6亿元增加到19亿元,年均增长20%。加快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省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君子兰、换热器、食品、冶金建材、页岩瓦、医药、石化、石材、袜业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企业达到640户,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实缴税金达到5.4亿元。放手发展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其它产业,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从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扶持措施,努力实现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突破瓶颈制约,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发展资金、专项基金,形成整体资金扶持体系。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融资支持计划,搞好信用等级评价、担保、政策贷款贴息等服务,积极协调政策银行、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三是加快担保与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省级担保机构为龙头、市县担保机构为骨干的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四是建立省中小企业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培育区域资本市场,畅通股权流转渠道,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对融资中介机构的扶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加快质押、典当行业发展,积极探索组建地方民营股份制银行。六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拓宽合作渠道和领域,积极构建“国际金融桥”和“南资北移”通道,吸引国外、域外资本来吉林投资兴业。

(二)加快人才培养,培育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从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入手,构建人才服务平台。抓好向先进企业的学习,组织同行业企业到省内外标杆企业考察,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提高本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抓好企业紧缺人才培养,协调组织省内高校、技术职业学校为企业培训财务、营销、法律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高技能人才;实施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批急需人才。抓好企业家培养,实施1000名企业家培训计划,聘请国内著名企业策划专家、“实战派”专家授课,通过举办“中小企业家创业论坛”、“经营管理战略研讨班”、“职业经理人工商管理进修班”等,把规模以上企业厂长(经理)轮训一遍。与此同时,还要重点搞好816户改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抓好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储备库,从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有企业中为企业推荐和引进一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法律顾问和职业经理人。

(三)建立政策法规支撑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使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了解掌握政策,自觉增强政策观念,运用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消除对民营经济的一切歧视性政策,进一步拓宽准入领域,赋予公平待遇,全方位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并实行常态的检查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政策落实的问题。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特别是要抓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信用体系建设政策、融资扶持政策、全民创业扶持政策、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发展中小企业的实践中去。

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法制环境。做好立法工作,制定《吉林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结合全省软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清理现有收费项目。配合人大、政协和执法执纪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好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培训,加快建立企业执法队伍和法律顾问队伍。构建全省法律服务体系,在省、市、县三级建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受理投诉案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吉林省中小企业局调研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