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文教育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空中楼阁》的语文教育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代表作《我的空中楼阁》,以其清新高雅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几个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都选编了这篇散文。准确把握其文化意蕴,解读其语文教育价值,从而思考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这篇散文的教学,应当是有意义的。

一、高明通达的立意

《我的空中楼阁》的立意何在?这是解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有论者将其立意局限于“亲近自然”,有教师则演绎为“景物美”“情感美”等。这些都是没有读懂文章。因为,这样的解读似乎无法解释何以只在山上而不到水边,更无法解释文章的题目:“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显然,按照一般的理解,“空中楼阁”是一个贬义词。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做这样一篇优美散文的题目呢?

其实,“空中楼阁”的古义并非如此。翻开《中国成语大词典》,“空中楼阁”的解释是“比喻高明通达”。在这里,“空中楼阁”不仅不是贬义词,反而恰恰是个褒义词。《二程全书·遗书七》称赞宋代大儒邵尧夫:“邵尧夫犹空中楼阁。”《三邵于无名公传》诗曰:“醉里乾坤元广大,空中楼阁更高明。”

“空中楼阁”的语义揭示了这篇散文的立意,即“高明通达、超凡脱俗的境界”。以“空中楼阁”作为题目的关键词,作为全文的文眼,这本身就是超凡脱俗的表现:在一般人看来是贬义词,作者却用褒义。然而,这并没有违反语言约定俗成的规律。因为“空中楼阁”的本义就在于“脱离实际”,作者正是从这一本义出发,表达了“远离世俗”的意义。而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过于关注现实,注重实惠,急功近利,这是现代特别是当代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弊端。“空中楼阁”这一褒义词成了贬义词,生动地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念渗透社会文化的深度。作者从传统文化中将“空中楼阁”这一成语挖掘出来,一反世俗的贬义,表明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价值取向,足见这篇散文立意之深刻。

教育应当关注现实。但教育又应当具有超越现实的维度。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人的尊严和幸福指数,而人的尊严和幸福指数既需要物质的保障,更需要精神的涵养。由此,我们可以说,《我的空中楼阁》的立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语文教育价值。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志趣清雅的好文章。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那种境界毕竟是偶然得遇,远不如《我的空中楼阁》这般主动追求。又如《醉翁亭记》表现了寄情山水的襟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亦免不了远离政治中心的无奈和借酒浇愁的“颓然”,远不如《我的空中楼阁》这般乐观、昂扬和意气风发。苏翁、欧翁的文章是特定生活情境中的情感体验,而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则是超越世俗的宣言。

二、托物言志的构思

有了深刻的立意,这只是一篇好文章的起点。如何谋篇布局,这是成文的关键。李乐薇运用了我们民族文化具有深厚传统的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将自己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寄寓在自己的山脊“小屋”。

从写作学的角度说,托物言志的方法的运用,其难点在于物象,即所托之物的物象必须确实渗透、蕴含着欲言之志,从而使读者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其欲言之志。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的形象是“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正是在这样的形象中,作者寄予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国北方质朴的农民”“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那种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精神”,正是在这一形象的基础上,文章的议论和抒情才显得那样的自然:白杨树虽不是婀娜的好女子,但却是挺拔的伟丈夫。又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莲的物象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其寓意只一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的物象同样是十分成功的。

这一物象是“小屋”。山上的帐篷或凉亭之类,或许也可以说成空中楼阁,但却免不了临时的意味。而小屋则可以是永恒的居所,昭示着我与某种境界之间的永恒关系。

这小屋是立于山脊的。山是高的,而山脊则是大地上最高的所在。小屋立于山脊之上,才获得了“高明通达”的境界。山峰尽管也很高,但本质上只是一个点,缺乏开阔性和稳定性。

小屋与环境的关系和谐。“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柔和:小屋与山的关系不生硬,不突兀。玲珑:“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小屋与环境关系和谐,恰到好处,“十分自然”。小屋点缀了山,山给了/J、屋一个背景。

小屋领空无限。小屋坐落山脊,尽管领土有限,却“领空无限”。可“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山外青山,绿野阡陌,尽收眼底。

小屋的生活是美好的。鲜花姹紫嫣红,空气清新芬芳,光线明暗相宜,伴以乌语盈耳,出入自如,一天一个美梦。

这样一个完美的物象,很好地寄予了作者的精神境界:超凡脱俗,高明通达,自然和谐,“诗意地栖居”。

三、清新典雅的文笔

朱自清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领悟篇章的“情思与文笔”。深刻的立意,托物言志的构思,其实都属于情思的层面。一篇佳作的完成,归根结底要靠优美的文笔来实现。《我的空中楼阁》文笔清新明快,高妙典雅,很值得学生欣赏借鉴。

作者高妙的文笔,首先表现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题目:“空中楼阁”,贬词褒用,返璞归真。读者先是在风光无限的小屋与“空中楼阁”当下一般贬义的矛盾中困惑,继而一旦了解了“空中楼阁”本来的褒义,便豁然开朗,对作者的寓意心领神会。

《我的空中楼阁》优美的文笔也表现在有序而灵动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有序的,从小屋的坐落到小屋的环境、出入的山路。其环境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有形到无形。文章结构的有序还在于开头和结尾的点题,开头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结尾说:“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样的点题使文章首尾呼应,获得了整体之美。文章的结构有序而不拘谨,灵动而自如。这种灵动表现在它几乎不用“坐落”“环境”“整体”“局部”这些体现内容结构的术语,而是直接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然而不事雕琢,使人觉得远眺近看左顾右盼全是美景,全是美好。结构的灵动,即使在标志结构完整的点题之中也表现得很精彩:开头说“小屋”,结尾才点明“空中楼阁”照应题目。开头的“小屋”,既表明这“空中楼阁”是适于居住的所在,又叫起来亲切,而且带来了整篇文章行文称说的方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结尾点题之后,文章又生出三行文字。这从理论上说似乎是违反规律的,然而我们读起来却感觉并非蛇足而是恰到好处。结尾点题后戛然而止,这是正格;点题后再说两句,说得恰到好处,这是高格。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本身就能看出文笔的灵动。“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乌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前半句“虽不养鸟”与“无需挂画”本来对偶齐整,后半句却故意散开,句式从容,自然而更加上口。

《我的空中楼阁》文笔的优美还表现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文章有记叙描写,也有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如“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光线以明亮为好”等。这些议论在叙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表达了美好境界的合理性,使文章更有思想的深度。

作者文笔的优美在文中几乎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如开头不说“恰似眉梢一点痣”,而说“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定语后置,语调轻盈活泼。又如中间,“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不说云和霞像牡丹或芍药,偏说“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真是别出心裁,趣味盎然。我们甚至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精妙,处处自如。